吉游网提供最新游戏下载和手游攻略!

透过女儿的镜头,看到的是母亲被时代抛在身后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4-09-25浏览:2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透过女儿的镜头,看到的是母亲被时代抛在身后的生活。,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爱军只活了47岁。他的前半生,过得很幸福。有钱的时候,他喜欢买鞋,鞋盒可以从墙角堆到屋顶。后半生,他心情郁闷,只能靠低保过活。照片中的袜底全部被染成黑色。

她放弃了很多常人难以放弃的东西,包括一份体面的国企工作,一个完整的家庭,还有4岁的女儿彭佳。 ——李爱君爱自己吗?这个问题折磨了彭佳二十多年。

这本名为《mama》的摄影集的创作始于2020年,是彭佳摆脱这十年来的抑郁和内心冲突的开始,也是她逐渐了解亲生母亲的开始。 2022年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李爱君和彭佳的故事被定义为:这是一个理解母亲的故事,也是一个女孩自我修复的故事。

事实上,对于彭佳来说,这部作品的诞生是一个推动变革的故事。 2023年2月,纸质版《mama》将作为独立出版物发布。 2023年9月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少年摄影推广计划鲲鹏奖。这意味着彭佳有了新的职业选择:从工程师转型为摄影师。

什么样的感悟才能恢复一个人选择生活的勇气?上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会对下一代产生什么影响?每一代年轻人都希望过上与父母不同的生活。他们怎样才能互相理解呢?

通过这本书《mama》中两代人的拉动,我们想尝试寻找可能的解释。

#1 一个时代的消耗品,还是一个女人的诗意

在母亲李爱君的生活中,彭佳曾经是没有被选择的选项之一。

李爱军带着一名男子骑摩托车离开时,彭佳只有4岁。她记忆中有一幕:她跟着摩托车,追呀追,一直喊,但李爱军却始终没有回头。

这段记忆,或许并不真实,是彭佳生前最后一次追逐李爱君的影子。第二次追捕发生在李爱军死后。彭佳一张一张地浏览着李爱军留下的照片,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照片上的人是谁?她跟我有什么关系?

彭佳试图回顾李爱君的一生,试图找到她堕落和没落的关键点。

相册中的第一张照片是李爱君人生中的第一场婚礼。白衬衫上的领结在红色西装中露出一点,扎着的头发里有一圈红色的花朵,耳环上装饰着红色的珠子。这是20世纪80年代时尚年轻人的标准婚纱。微笑的新娘有着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有着任何世俗标准都必须承认的美丽。

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美丽被时间侵蚀和磨损。

1965年出生的李爱君,曾经是那个时代光荣的“大厂子”。她的父母都是从东北来到西安支援三线的老工人。 “支援三线”一词有着鲜明的历史印记:1964年至1978年,200个机构、100万职工、300个援建项目从东北转移到三线地区,为工业化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三线地区现代化、城镇化。抹杀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末,李爱君成年后,迪斯科、摇滚等新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李爱君与彭佳的父亲在迪厅相识、相恋、结婚。由于结婚年龄不符合国企内部的要求(距离规定的结婚年龄还有半年),李爱军放弃了国企的工作,进入了国企下属的一家食品机械厂。通过男方的家庭关系经营国有企业。

对于此次调岗的原因,彭佳的父母和长辈有着不同的解释。彭佳的奶奶说,李爱军为了爱情放弃了铁饭碗。但彭佳的奶奶说,李爱军只是因为身体不好,不想在原来的单位当工人。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种选择都显得短视。 1993年1月,食品机械厂倒闭。

1993年9月,李爱军放弃了第一次婚姻。坚持离婚的原因可能是你在婚姻中找不到幸福。彭佳的父亲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周末呆在家里。有时他甚至会请十天半的假来拍摄东西。但从彭佳父亲的角度来看,他觉得李爱军只是因为没钱而不喜欢他。

此后,李爱军经历过几段感情,直到1995年左右才进入第二段婚姻,嫁给了一位“当地有钱有势的男人”。但这个男人并没有给李爱军带来安定和幸福。李爱君怀孕了,但根据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孩子已经算超生儿了。为了保住孩子,她只身前往新疆生产。回到西安后,她假装孩子是被领养的,但她终究没有隐瞒。于是,为了保住丈夫的工作,她于1998年再次离婚。

失去家庭和工作的李爱军在前夫的支持下开了一家桑拿房。相册里有一张照片,李爱君和两个小姐妹站在挂着“芙蓉浴”牌子的平房前亲密合影。虽然房子看上去简陋,墙壁参差不齐,招牌也有些敷衍,没有档次,但她笑得那么灿烂。

在那个时代,桑拿是官方消费和私人休闲的热门场所。据说,1996年,全国桑拿房就多达1万家,每年“洗”的金额达100亿元。李爱君的桑拿一定曾经繁荣过一段时间。彭佳记得,奶奶曾经对她说过:你妈妈现在有钱了,“她穿的凉鞋都是皮的”。

桑拿浴室的关闭是在世纪之交。在全国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的背景下,大量歌舞厅、桑拿房、电子游戏厅、发廊等场所遭遇严厉打击。

无法成为女老板的李爱君选择南下广东,从事每天20元的发传单工作,睡在大同的商店里,寻找任何能赚钱的零工。两年之内,她再次回到家乡,想拿妈妈的钱开店,但因为妈妈怕她骗钱而被拒绝。店开不了,他就开了一家麻将馆,甚至在乡下买了一块地种小米、养鸡、养兔子。

图片:彭佳对这张李爱君牵羊的照片非常关心。她能读出其中幸福的情绪。

余生,李爱君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像样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事情。她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桑拿生意最赚钱的时期,她买了一套房子,成为她贫困生活的最后手段。兜底。 2007年,她再次申请低保,每月领到300多元。临终时,她发现儿子可以通过玩游戏、卖装备赚点钱。她也从40多岁开始玩游戏。

她留给女儿彭佳的最后一件礼物是她亲手制作的一幅小女孩十字绣。

在专辑的尾声中,彭佳写道:如果她死了,去了另一个世界,我希望她在那里富裕、幸福。

#2“不走她的路”就能获得幸福吗?

彭佳将李爱军的一生概括为“时代的消耗品”。各种选择之后,他节节败退,每况愈下。

但同时,她活得轰轰烈烈,敢爱敢恨,随心所欲地离开。她不受任何角色的定义或约束,包括作为母亲。她不是那种因为爱孩子而忍受婚姻不美满的母亲。她选择做她自己。正如20世纪80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那样,“跟着感觉走,你的梦想就会实现”。

但不得不说,“时代消耗品”这个词准确地击中了现代人的肤浅痛点。从李爱军的80年代到彭佳的2020年代,时代的列车越来越快。谁不曾担心过被抛在后面?

作为准90后,彭佳人生的前三十年从未偏离过“正确”的轨道。她努力考上大学,并选择了与父亲的工厂生意相匹配的专业。毕业后,她先去了贵州一家国企。一年后,她回到西安,加入了父亲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的公司。呆上十年。

现在回想起来,彭佳会觉得,从离开家上大学到现在,她最幸福的日子还是在贵州的那一年。虽然她本来可以一毕业就回家乡工作,但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选择了去遥远的贵州安顺。工资不高,实习期间每月工资只有2000元。

然而,在贵州打工的日子里,彭佳却爱上了和朋友们一起骑自行车,长途骑行,在海边搭起帐篷,看成群的白鹭飞过水面,听着雨滴打在地上的声音。帐篷的屋顶。音乐,感受与大家一起烧烤派对的乐趣。那是一种纯粹的快乐,让她觉得生活很有意义。

图:彭佳在贵州生活时的照片

事实上,在大学期间,彭佳经常问自己:我的日常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价值是什么?她在学校或书本上找不到答案。

她就读的大学位于一座小城市郊区的山坡上。环境恶劣,蛇虫出没。冬天没有暖气,她和同学们只好出去跑步“取暖”。夏天,彭佳的“招蚊体质”也让她吃尽苦头,至今仍对毒蚊叮咬的巨大包囊心有余悸。但比肉体上的折磨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迷茫和无助。学校的地理位置偏远,让她的大学四年感觉就像是高中的延续。

大学四年级时,彭佳曾短暂担任过教育机构的志愿者,并多次到四川农村给孩子们教书。她喜欢诗歌,并给孩子们讲她读过的诗。几个月后我再去,发现很多孩子都记住了她的名字。她特别感动,觉得自己的贡献很有价值。那段时间,她甚至想过,毕业后要不要成为这个机构的正式员工?但家人的强烈反对,还是让她退缩了:没有编制,没有稳定的收入,也没有办法提升……意思是?毕竟它不能当食物吃。从小到大,她一直看到和听到的工作价值与个人理想无关,只是赚钱和吃饭的手段。

回到家庭的羽翼,回到熟悉的社会关系,走上父辈曾经走过的路,似乎是彭佳必然的命运。

图:彭佳的爱猫“贝贝山”。

#3 回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刚回到家上班的日子,彭佳和父亲、继母、同父异母的弟弟住在同一屋檐下。后来我还是适应不了,就自己搬了出去。

继母来到这个家时,彭佳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她经常生病,继母常常不得不放下工作带她去看医生。当事情太多的时候,她就会不耐烦地催促彭佳的父亲,“带你的女儿去吧。”后来,当继母自己生了孩子后,彭佳在一些日常的事情上就会感受到微妙的差异。她曾试图表达自己的委屈,对继母说:“你太偏心了。你只对你哥哥好,对我不好。”后母却说:这不是她亲生的孩子,我也没办法。

时至今日,彭佳还没有完全消化这句话对她的影响。她再次未能成为第一选择。

彭佳和继母的关系其实还不错。长大后,她也能明白,当继母也是人生的任务,谁都很难坚持取得满分。李爱君走后,她一直盼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觉得还有一些空缺可以填补。但后来她发现自己得不到,所以她告诉自己:不要勉强。

因为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彭佳和父亲之间存在着无形的界限。他们可能很亲密,但不一定很亲密。她亲眼目睹父亲因第一次婚姻的失败而陷入长期的抑郁症。他曾经靠喝中药、吃糖心水晶糕来缓解心情。她还一直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带她去游乐场,让她自己玩,然后就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她很害怕,害怕自己会永远被遗弃在那里,再次成为那个不被选中的人。

彭佳的亲生母亲这边,幸存的亲戚包括她的祖母、叔叔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但生母去世后,就连近亲之间也因葬礼的安排而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彭佳夹在两个家庭之间的尴尬身份,让她对长辈的态度感到无奈和无力。她只能感叹与弟弟的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并在这部作品《mama》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017年至2019年,年近三十的彭佳陷入了心理低谷,需要不断的心理疏导来缓解抑郁、失眠的症状。心理咨询费用不便宜,每小时500元,一周四次就是2000元。虽然价格昂贵,但这却是彭佳能抓住的唯一出口。

她告诉心理咨询师:“我生活的底色是灰色的,这是我真实的感受,不是比喻。浮在上面的是痛苦。剥去表面痛苦后,是焦虑。焦虑的下面是黑暗。”当我呆在那个地方时,我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热情,也没有相似的爱好和价值观的人。”

通过做咨询、不断回答问题、做表格分析,彭佳对他的生活进行了彻底的剖析。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生母缺席的影响在这些分析中逐渐显现出来。此时,距离李爱军去世已经五年多了。

图为:Lonely Library 制作的《mama》 封面,属于“幻影杂志”系列的一部分。这部作品的创作让彭佳将生母的名字从“李爱君”改为“妈妈”。

这幅《mama》的摄影作品起源于2020年,这也是彭佳走出长期抑郁的一个机会。一张照片,另一张照片,一本日记碎片,一件廉价毛衣,一幅十字绣,一包放在抽屉里十几年的番茄酱,还有住院费用收据,她都拼贴起来。李爱军的一生中,他在玻璃碎片中寻找自己曾被爱过的证据。

一个二十多年生活在未被选中的阴影下的女孩想知道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4 想要飞翔的心永远不会停止跳动

在创造《mama》的过程中,彭佳向父亲隐瞒了它。作品完成后,她拿给父亲看。他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只给出了专业的评论:“文字还可以,但图片没意思。”

彭佳的父亲在国企稳定工作的同时,从未放弃摄影的爱好。他喜欢拍摄黑白电影,将镜头聚焦在各种下层民众和边缘群体身上。为了拍摄一些被摄体,他现在乘坐绿皮火车,住最便宜的酒店,和被摄体一起吃盒装午餐。出版过写真集,并在意大利举办过个人摄影展。用彭佳的话说,“如果他不是我爸爸,我一定会叫他老师”。

彭佳决定从事摄影可能是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比如,小时候他跟着父亲去拍外景,但实际上并没有父亲的推动和帮助。甚至有时她讨厌自己对摄影的兴趣。她不敢像李爱军那样生活,但她也从一开始就抗拒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虽然他的父亲在摄影圈里得到了认可,但在小镇的主流价值观下,一个没有钱、没有正式头衔的中年男人很容易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彭佳依然选择了摄影这条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精神内耗后,她终于需要一个表达自己的载体,而文字和图像是最容易接触到的,伸手就能拾取。

在与彭佳父亲同辈的摄影圈老朋友中,有一个人放弃了铁饭碗,自己创业,开起了工作室,名声大噪。对方曾向彭佳的父亲发出邀请,要求他出来一起工作,但彭佳的父亲拒绝了。 —— 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工作,主要工作是企业宣传,这并不妨碍他的创作,也可以为到处拍摄素材提供很多便利。

现在,轮到彭佳做选择题了。然而,她却无法像父亲那样平衡工作和爱情。

在她工作的国企里,不少有类似工作经历的同行都已晋升到管理层,完成了买车、买房、成家、创业的一站式操作。但彭佳已经做了十年的基层技术人员。她对工作本身缺乏热情,没有向上攀登的动力。她无法学会如何看待别人并奉承她的领导。连逢年过节送礼物之类的面子工程她都做不到。有一种“羞耻感”。

用彭佳的话说,“我觉得在他们眼里,我只是一个怪人”。不过,她补充道,“但在摄影圈子里,我是一个超级正常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mama》的出现,给了彭佳一个新的选择。她获得了更广阔的世界,更多愿意倾听、理解她的人,一群新的朋友,新的圈子,新的可能。她发现,现在很多人不再把工作仅仅视为“工作”。他们可以通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赚钱。

这种她以前不敢想的可能,现在已经被人意识到了。她想留在原地已经很困难了。

#5 好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生活的种种

本来,创作之初,彭佳就觉得这只是个人作品,“我的经历太特别了”。然而,当她的作品被印刷、报道、展览,甚至获奖时,她发现世界上有很多人与她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在书展上,她亲眼看到:一个女孩从头到尾读了自己的作品,抬头时满脸是泪;一位白发老太太看完书过来握住她的手。

图:2023年平遥摄影大展,《mama》成为获奖作品

所有阅读别人的故事都是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经历。

客观地说,通过《mama》,彭佳和已故的李爱军已经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对于被笔下的李爱君来说,这是平凡人生所能得到的特殊幸运:她短暂的47年一生,无论美丽、坚毅、牺牲、奋斗、贫穷、老病、死亡,都拥有最好的轴承。这个容器可以防止她的生命被掩埋或消失在风中。

对于作家彭佳来说,她一直处于不被选择的过程中,一直在追问生命的意义。通过这项工作,她得到了部分答案,这或许能帮助她翻开人生新的一页。

然而,当一个故事进入公共领域时,其他人不可避免地会发表评论。人们或许将李爱军的一生视为失败选择的样本,总结经验或教训。但很多人忽略了一点: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做出选择。比如放弃国企工作,确实是李爱军事业走下坡路的开始。但如果她挽救了第二次婚姻,或者成功当了女老板创业,又或者南下广东赶上了时代潮流,那么就会出现“脱离体制,勇敢出海”之类的话语。被写入她的生命? “成功的经验”?

用户评论

无望的后半生

真让人触动。我小时候也常帮妈妈录像,那时候更像是玩游戏,但看到后觉得她眼神里有那么多的故事,而我也无法理解。长大后才明白,我们看到的其实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这篇文章写得很真诚,让我想起妈妈的笑容。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未走i

很感慨!我女儿对我的日常生活好像没兴趣,只是会偶尔拍几张照片让我发朋友圈。也许这就是时代在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墨断笺み

视频剪辑太美了,真的让人看到了妈妈的过去和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仿佛触碰到了心里的某个柔软的地方,感谢作者用这个视角让我们重新感受母爱的伟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り。薆情海

我妈当年就爱给我录像,说要留着以后回忆。后来她手机换了好几个型号,老的录像片段都没有保存下来了,现在才意识到视频里的东西才是我们与过去连接的桥梁。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女儿用镜头记录母亲的一生,其实也是一种对母爱的传承吧? 希望父母们都能去发现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珍贵的瞬间,这些都是将来孩子成长路上最宝贵财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致命伤

很有意思的文章内容,但我觉得每个家庭的相处模式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虽然不是用镜头记录,但在文字或者其他方式里一样能表达对母亲的爱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尘埃落定

女儿用视频记录母亲并不一定是负面评价,很多时候这种记录也是一种对生命故事的珍视和传承。我理解作者是想表达时代的变化导致了母女之间的沟通方式不同,但这篇文章忽略了一些积极的面向。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失心疯i

我不太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我觉得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用视频记录母亲的一生是一种独特的方法,不一定就是被时代抛下的一种方式。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文章很有共鸣,我也有时候觉得跟妈妈说的话越来越少,她就像个时代的过客,我们却渐渐不了解她的故事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光浅夏ζ

这篇文章勾起了我的记忆,我小时候也帮妈妈拍过很多视频,但她从不看那些记录。现在想想,或许那时候她还不会用手机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们应该用心感受身边的人,而不是只看到表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tina

时代进步了,但我们的沟通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陌生。很多父母就像这段视频里一样,他们的故事隐藏在岁月的沧桑之中,而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需要多花时间陪伴他们,让我们的情感能够穿越时代的隔阂。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陌醉生

很有感触的文章,作者用女儿的视角来展现母亲被时代遗忘的一生,让我更加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每一刻。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该用户已上天

看了这篇文章,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记录妈妈生活的情景,如今看来那些镜头里满满都是爱的痕迹。希望我们能及时表达对父母的爱,不要等到有一天失去他们才后悔莫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究会走-

视频剪辑的很细腻,感觉仿佛回到了年少时光,很多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引发了我想起父母年轻时候的故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看了这篇文章,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常帮妈妈拍照录像给她看,那时候虽然不知道这些影像的意义,但如今想想却非常珍贵,希望我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记录下我的亲人,让他们知道我一直都在惦记着他们。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海

女儿用镜头记录母亲的人生,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许在未来,这些视频就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時代变迁以及人们生活中的点滴改变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