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游网提供最新游戏下载和手游攻略!

19992018,共享经济:吸血鬼与狼人的暗夜传说

发布时间:2024-10-03浏览:67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19992018,共享经济:吸血鬼与狼人的暗夜传说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19992018,共享经济:吸血鬼与狼人的暗夜传说以及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吸血鬼

他对资本增值有着天生的迷恋和沉迷,对血腥并购有着天生的爱好。复利和千万的资本增长,源于他内心无边的野心。他们隐藏在幕后,高贵而富有,神秘而低调,控制和影响着台前的狼人。

狼人

他们充满了狼性,喜欢战争和攻击,充满野心,勤奋上进,屡战屡败。他们热衷于通过实践将某些想法变成现实。狼人之间的战斗充满了血腥味,最终一将获胜,百骸枯萎。

共享经济是一部以吸血鬼(资本)和狼人(企业家)为主角的史诗大片,攻克监管壁垒,攻克无数用户城市!

2. 黑社会|序幕

2008年法国的一个漆黑夜晚,美国人Travis和Garrett Camp正在参加LeWeb年度技术大会。当他们离开会场时,巴黎街头却找不到出租车。于是他们当场决定推出一款革命性的应用软件来解决打车问题,传奇就此开始。

2009年,UBER在美国诞生,并开始在全球多个城市制造“麻烦”:在美国、欧洲和亚洲,与出租车公司、法院、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的摩擦屡见不鲜,关闭、罚款和搜查也很常见。这种情况在其200多个城市的分支机构中都发生过,但并没有停止。

截至目前,UBER估值已飙升至1200亿美元。当晚UBER诞生的传奇,激励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者。自此,共享经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根发芽,就像风下的蒲公英种子,漫天飞舞,疯狂生长。黑夜之下,各种传说不断流传繁衍,狼人和吸血鬼在共享经济的舞台上开始出现。

2010年5月开始,国内首家网约车“易到用车”成立。 2012年8月-9月,推出快的、滴滴。截至2013年5月,国内打车软件公司已超过40家,引发全行业补贴和价格战,背后有资本积极支持。

2014年3月,Uber在其他市场的整体形势确定后,进入中国。 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滴滴和快的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Uber。 2016年8月,滴滴与中国的Uber合并。此次合并,各国主流资本大部分都将汇聚于此,网约车的黑道传奇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滴滴、Uber合并

源自黑道的暴富神话,就像吗啡一样,极大地刺激了大众、投资者、企业家的神经。利益相关者和后来者因此兴奋不已,一发不可收拾。在这场财富盛宴中,各行各业都表现得激情澎湃,就像网游中的角色一样,其中有的堪称影后、影帝。

狼人:企业家

滴滴创始人程维2014年以80万元创业。融资总额突破1300亿,估值4000亿。滴滴和Uber合并后,他的身家突破100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创业者以此为标杆,投身互联网领域,希望成为下一个程维。

吸血鬼:资本方

几乎所有网约车公司背后都有资本的活跃,滴滴、快的、UBER等平台堪称高手。从AC、VC到PE,进入、退出、套现,很多首次投资人都赚了很多钱。整个资本界竞相追捧,这也影响了后续对共享经济模式的判断。

武士:司机

补贴初期,UBER司机月薪轻松2万到3万元、半年赚奥迪车的传说强烈刺激了其他司机的神经。滴滴、快的等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创造致富神话,吸引更多司机加入赚钱游戏。

DIDI+UBER=DUDU 人气杜蕾斯

魔术师:媒体

戏法是魔术师的天赋。媒体对热门话题上瘾,就像苍蝇对血液上瘾一样。各大主流媒体、自媒体争相抢屏。大众饭后就能看到网约车行业的爆发。媒体也赚取了大量的流量和广告费。但他们只负责传递信息和播下事业的种子。至于商业模式的好坏、需求的有效性、是否赚钱,根本不是他们的责任。

采矿农民:公共

在媒体的强烈夸张播下种子之后,公众得到的信息是共享经济一定会赚很多钱。于是,一些民众变身企业家,进入这个未知领域,甚至裸泳。成为后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运动的创业种子。

裁决者:监管者

各国监管机构往往首先成为被动应对者。在用户需求的驱动下,必须改变垄断集团固有的利润分配机制,开拓网约车市场。在后续的其他共享机制中,大多涉及监管机构的干预。停下还是离开,取决于商业模式本身是否有价值。

滴滴的巨大成功,加上媒体的炒作,让共享理念深入人心。自此,共享经济与各行业的结合开始遍地开花、蔓延。下面将讲述共享汽车、共享自行车、共享快递柜、共享充电宝、共享睡舱、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婴儿车、共享马扎、共享闺蜜等故事。

如果没有多年前的那个黑夜,或许就不会有很多年后的那些传说……

3. 冥界进化

共享经济

是将线下物品或服务整合起来,以转让使用权的形式产生经济利益。 “弱化所有权、释放使用权”成为解释共享经济的普遍观点。需求者并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出租、借用等共享方式使用物品。

1. 共享汽车

随着网约车的神话层出不穷,各种数据像过山车一样倍增,另一个与汽车有关的神话也在萌芽。这是2015年左右进入公众视野的共享汽车,作为网约车的孪生兄弟,共享汽车和它有什么区别呢?

· 网约车是C2C模式。汽车的产权不是你的。订单的揽收、派送、派送均依托其信息平台。就像滴滴一样,它没有自己的汽车,但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 Airbnb 没有自己的酒店房间,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酒店。

· 共享汽车是B2C模式。他们自己拥有汽车。他们要么从汽车厂商那里采购,要么自己就是汽车厂商,用一些不太畅销的车型或者新能源电动车型来制造共享汽车。模式。

因此,简单来说,C2C汽车共享模式是一种轻资产模式,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不受限制;而B2C汽车共享模式则是重资产模式。每个着陆点都是一个项目,乘客的使用也受到限制。它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1999年,号称全球首个汽车共享平台的ZIPCAR在美国诞生,比网约车公司UBER的诞生早了10年。但到目前为止,体量远小于UBER。这似乎表明,涉及大量本地促销的项目共享模式将受到时间、空间、政策和既得利益的限制。体积自然比UBER这样高效的信息调度平台要小。

ZIPCAR成立

2008年,知名豪华汽车制造商戴姆勒旗下子公司CAR2GO成立。它于2015年进入中国,并于2016年4月15日在山城重庆正式启动全国首个试点。首批400辆SMART FORTWO车辆在渝北、江北、南安、渝中主城区投放,覆盖60平方公里。

2015年11月,重庆私家车公司力帆旗下的熊猫公司成立。其主要车型是330EV。据称,目前已有数万台投入使用。目前,大约70%的平台由自己的OEM厂商拥有。从2014年成立到2018年5月,已经涌现了100多个共享汽车平台。不过,估计有超过90人只是凑热闹。

这种集群式创业浪潮与之前网约车的爆发没有什么不同,资本是其背后的推动力。据统计,这些平台累计完成30余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0亿元。单笔最大融资为PONYCAR,中国土地开发投资2.5亿元。 2014年至2018年5月,100多个平台中有30多个平台倒闭。

共享汽车让人们感觉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从奢侈品、大宗消费品到分时租赁产品,汽车离大众越来越近,这也说明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车型,从大众、雪佛兰、标致到奥迪、宝马,甚至兰博基尼超级跑车,都可以共享。

共享兰博基尼超级跑车亮相杭州

但B2C共享汽车模式的准入门槛高于网约车。购车成本、保险费、燃油费、停车费、保养费,再加上宣传成本、人员成本、租金成本往往让企业不堪重负,使得这场博弈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相互博弈和资本。

分享总是让人想到共产主义。尽管欧文从19世纪初就开始想象乌托邦,但到了21世纪仍然是乌托邦。尤其是面对人性的考验时,可能更像是童话。共享汽车的客户体验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乘坐一次后,人们会考虑是否乘坐第二次:

· 可用股票不多,往往很难借到;借书难,但因网点不多,归还难;驾驶它们很困难,但车内的清洁程度令人担忧;乘客素质不高,车内用品不好,容易被盗,昂贵的配件容易被调换;乘客之间的安全责任易于相互协商并转移至平台;随意停放;

· 保险理赔金额似乎并不算太高,不足部分可能要由乘客自行承担,大大增加了乘车的风险;车况不理想,安全系数受损,可能发生事故;长期停车费用可能会转嫁给新司机;不好的乘客和好乘客是无法清楚判断的是非的;老套路,交出的押金很有可能是DOG;

· 新手上路前,首先应使用共享汽车作为小白鼠,容易出现磨损;他们可能无法直接到达目的地,还可能要转乘地铁公交车,这很麻烦。

正是因为用户体验不佳,导致复用率始终没有得到提升,用户需求没有被激发,进而阻碍了共享汽车的使用频率达到奇点。导致平台成本居高不下,收入徘徊在较低水平,无法实现盈亏平衡,形成恶性循环。

对比上面提到的众多的成本支出,再看单一的租金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巨额的成本支出,即使是在商业模式画布上。这也是大多数共享模式的致命弱点。 2014年至2018年11月,尚无共享汽车平台宣布实现盈利。

共享汽车的未来?

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共享汽车平台正在试水自动驾驶。 2018年8月,百度联合熊猫汽车启动中国首个自动驾驶共享汽车试运营。未来,通过自动驾驶调度,无论是用户的停车体验还是夜间调度都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未来,共享汽车很可能成为C端用户接触自动驾驶的最大平台。

后记:分时租赁梦想在美国破灭

2011年,ZIPCAR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12亿美元。由于想象力有限,被资本忽视,市值随之下跌。 2017年3月26日,ZIPCAR被传统出租车巨头Avis Budget Group以4.91亿美元收购。

共享汽车发展中的问题

盈利是企业的天职,但当企业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解决公民的素质问题、道德问题,甚至面临政策体系的限制时,这让人们不得不深入思考自己是否在做生意。还是做公益,还是分担政府职能?

当他们的精力不能集中在价值创造上,而是分散在创业环境的改善上,分散在一些禁止、限制、禁止、排斥上,分散在与现有旧利益集团作斗争上时,我们是否需要问,什么?真正应该负责的相关部门在做什么?

另外,分享中的“共同”二字,是基于公众的常识和公共精神。如果一个社会的公民素质继承了太多旧有的行为观念,习惯了占有、破坏、控制,却缺乏己为人、人为一的公共道德,现阶段是否适合共享?

2、共享单车

2015年O2O泡沫破灭后,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依然存在:最后一公里怎么办?资本、媒体、企业家心中都希望有一个救世主般的标的出现,迎来一场新的财富和关注盛宴,延续资本流、创业流、注意力流的喧嚣,掩盖恐惧。的停滞。

因此,在各方合谋的背景下,当一方发现共享单车这个已经存在数年的新炒作对象,并与最后一公里的概念挂钩时,各方都理解并击中了它。走开,是他!新一轮的炒作过程又开始了。

马云曾表示,最后一公里是物流配送的最大痛点。让我们普及一下这个概念:

最后一公里常被用来形容公共交通终点站和微循环的问题。近年来,这个概念逐渐被更多的行业所采用,并延伸到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关键的一步。这一步通常充满困难,但意义重大。 O2O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即为用户提供物流配送或线下送货上门服务。

按理说,共享单车的起点很好。 1KM+地铁+1KM模型理想地展现了这样的场景:骑自行车一公里到地铁口,在离公司最近的地铁口下车,然后骑自行车一公里到公司。整个过程高效、舒适、环保、廉价。这是乌托邦场景中的一座完美桥梁。

理想的乌托邦怎么能缺少共享单车呢?

2014年,小黄车OFO成立。 2015年1月,摩拜单车成立。真正获得媒体炒作和关注是在2015年底到2016年。OFO和摩拜均在2015年10月左右获得了PRE-A和A轮首轮融资,随后迅速进入快车道。

此后,OFO和摩拜先后获得多轮融资。也许在看到网约车融资和并购的悲剧后,资本学会了变得更聪明。其他二三线共享单车平台获得的融资普遍较少。大部分资本集中在OFO和摩拜,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像过去的网约车一样。经过媒体爆料炒作,公众关注度大幅提升,企业家迅速增多,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8年2月统计,包括已经破产的在内,国内共享单车平台数量已达77家。

就连重庆这样的山城也出现了共享单车。悟空自行车是重庆战国科技旗下品牌,成立于2016年9月。2017年1月7日,悟空宣布进军重庆市场,首批2000辆分布在两江等主城各个区域新区。很快,ofo入驻重庆大学城。 2017年6月13日,悟空自行车黯然离开现场。

截至2018年11月,市场上共享单车品牌所剩无几。行业鼻祖错过了一波并购机会,并因资金紧张而面临巨大危机。到目前为止,除了摩拜安全降落在美团腿上、哈啰加入阿里巴巴团队之外,其余的都还在裸泳。对于美团来说,摩拜更多的是一个战略入口,目前还无法实现盈利。

关于共享单车是否是一种盈利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多讨论。其能否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再次被讨论,其发展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也被一一暴露出来。

· 管理能力不足。当过多的共享单车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而管理者却未能投放足够的数量,再加上上下班通勤的潮汐效应,进一步加剧交通混乱,就会增加人们的负担。相关部门,导致主管部门不得不对自行车的放置进行规范。限制。

·盈利能力不足。租金、用户押金、广告费、大数据等盈利点,才是创业者们抓到的蛋糕。难以支撑高昂的维护成本和人工成本,利润闭环无法运行。同时,充电点的盈利能力也不及网约车的双向多点充电。

· 重资产投资过高。与网约车的轻资产相比,平台以自有资金购买自行车。初期投入之后,还有后续的维护,全部由平台承担。这可不是一般公司能够承受的。

· 贷款能力不足。网约车平台可以获得银行贷款,并且向汽车厂商大规模定制后,可以向银行借车作为抵押,然后分期付款,因此初期投资并没有那么高。但共享单车太脆弱,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荒凉的共享单车坟场

盈利案例:Hello Bike

目前,共享单车平台中,只有阿里巴巴哈罗单车声称实现盈利。它有什么秘密吗?首先,无需押金,消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降低了用户门槛。第二,定位二三线城市,首先避免了一线城市的恶性竞争,需求会更强,成本会更低。第三,HelloBike也是支付宝场景的延伸。

共享单车的出路在哪里?

如此崇高的公益分享起点、如此巨额的重资产投入、蚂蚁市场如此大的现金流,让人不得不质疑,这是企业做的事,还是只有企业才能做的事?政府?

共享单车更像是公共交通设施,需要城市建设和市政层面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然而,地铁、公交、高速公路等公共设施往往需要政府补贴才能盈利。它们依靠私营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往往因资金和管理问题而难以为继。这或许凸显了共享单车的发展方向。

通过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事物的成长路径:

新事物的出现- 企业家寻找资本- 资本寻找状元- 与媒体勾结- 绑架引诱公众认知- 第二波企业家入局- 战国混战- 严格监管- 大规模洗牌破产-寡头诞生- 两位英雄合并- 占据主导地位或被收购- IPO - 资本增值套现- 暴富神话诞生- 寻找下一个目标- 暴富意识飙升- 再创新- 再现新事物……进入新的周期。

3、共享快递柜

如果说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初衷已经接近失败,那么共享快递柜或许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以成都快运为代表的快递柜早在2012年就已诞生,但在2015年、2016年被媒体和资本进一步放大。

快递快运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快递员和买家。对于快递员来说,无需等待买家在家,也无需放入物业管理,从而避免了包裹的丢失。对于买家来说,可以上班而不用担心被快递员打扰。

特快专递柜

但快递位于四通一拓展、一丰富的利益链条中。网络一旦普及,就可以进入快递业务,影响买家的购物需求。你怎么能让别人在沙发边睡得香甜呢?于是,顺丰等大佬纷纷与快递公司洽谈深度合作,希望将快递公司绑在自己的坦克上,但最终却无果而终。

因此,实力雄厚的顺丰速运凭借先天优势,联手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等四家物流公司,于2015年6月宣布投资5亿元成立丰巢科技,打造丰巢快递柜,摆脱快递柜束缚。的快递。很容易威胁自己。快速增长的快递快运被抛在了一边。

抱住右大腿是创业者的必修课。 2017年7月,中邮资本、易宝网络、亚东北辰投资了速递通。在本次资产重组中,邮政速递保留经营权,并改制为中国邮政速递。中国邮政派出董事长,保留原有管理团队,进行市场化运作。

回顾两大快递柜的发展历史,它们确实在解决快递员和买家的痛点方面发挥了刚性作用。也就是说,有应用场景、有消费场景,但缺少盈利场景。

例如,快递公司随后尝试收费的行为引发了大量社会质疑和投诉。对于习惯了免费服务的用户来说,延迟取件收费完全是用户心理上的一根燃烧的蜡烛,造成极大的痛苦。

虽然这不会杀死使用者,但这种痛苦确实令人难受。而且,用户与卖家达成包邮框架协议,并没有默认快递公司将包裹放入快递。你放手,我捡起,但它必须是免费的。如果你不让我走,我可以去杂货店或物业拿。

商定的双向收费最终演变成单向收费,每件物品只能向快递员收取几分钱,并沿用至今。另外,触摸屏空闲时间可以播放广告,并收取广告费。这样的盈利模式无法支撑快递柜本身的成本。于是,快递柜被巨头们部署为战略入口,但自身的盈利模式却被淡化。

丰巢快递柜

快递收费事件导致其声誉下降,并加速向丰巢转移。与共享单车摩拜单车类似,快递公司也拥抱了中国邮政,保留了至少相当一部分的邮政流量,保证了自身的生存。

这说明,当共享模式达到较大规模时,至少可以成为巨头手中的重要棋子,一般不会消亡。但一旦一意孤行,不愿意加入任何巨头阵营,后果就很严重了。就像共享单车领头羊当初不愿被合并快车如今处境艰难一样。

共享快递柜的资产投资模式比自行车更轻,管理阻力也更小。我个人觉得比较擅长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虽然与无人机、机器人送货上门等未来解决方案相比,让用户自己提货有推卸责任的嫌疑,但基于当前时代,我认为这是一个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共同的成功往往是一位将军的成功和成千上万人的牺牲的结果。成威信王登基的背后,是大部分平台的消亡。退出共享单车的胡为一是目前唯一的幸运者。快递和丰巢并存,是因为在国企和民企相互竞争的市场中,他们有选择,否则不会这么幸运。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但我看到了战争

4. 共用睡眠舱

如果说共享快递柜是各类包裹的存放场所,那么共享睡眠舱就是人体休息的场所。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共享空间。从难度上来说,距离人体越近,越复杂,需要考虑清洁、安全等各种因素。因此,共享睡眠舱比快速储物柜面临更多的发展困难。

共享睡眠舱的外观类似于太空舱。舱内的床长约2米,宽约1米至1米。舱内有太空蓝色装饰灯、电源接口、USB接口、WIFI,还有一个风速调节旋钮可以调节进风量。传统酒店面积10平方米,只有一间房间,而共享睡舱则可以开发6间小屋。

2012年7月10日,我国首个迷你卧舱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试运行。半小时只需30元,乘客就可以在配有床、电视、电脑的机舱内休息和工作。然而,该消息随后丢失了。

如果说2012年还是共享经济的开端,那么到了2017年,共享经济已成为一场飓风,席卷国民经济多个领域。站在这一趋势上,2017年,睡眠科技戴建工推出了共享睡眠舱。这东西换了壳后,又重新出现在了世界上。

共用睡眠舱

2017年7月,北京香睡科技推出共享睡眠舱,并部署在北京各公共场所。但警方认为,如果在不登记身份信息的情况下使用卧铺小屋,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另外,封闭式卧舱空间狭小,发生火灾后难以扑灭和逃生,存在火灾隐患。结果,短短一周内,北京16家门店全部召回。

2017年8月,重庆捷客科技推出了类似产品:5人共享睡眠空间。与北京的睡眠空间相比,技术和设计都有进步。首先,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增加了现场身份证认证和扫描识别。出于消防目的,舱内配备烟雾探测器和灭火器。

另外,睡眠舱采用ABS阻燃材料制成,不易着火。同时,当舱内人员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救援时,工作人员可以从舱外直接打开舱门。当设备断电时,舱门也能自动打开。 5睡箱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安全系数。

2017年9月初,香睡科技继7月召回产品后,一直在集中精力进行产品升级。复活并获得资本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 2018年6月8日,重庆5睡盒还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大年领投,大观资本跟投。

同时,由于床型舱结构容易让人产生过多的联想,且容易受到法规限制,因此睡眠舱的内部也同步进行了改造升级,从原来的床型改为躺椅式。或沙发式,配备电视或电脑。办公桌、充电器等,显得更加小巧精致。

升级卧铺舱

费用方面,首发太空舱一般高峰期为10元/半小时,淡季为6元/半小时,每日上限为58元。另外,包月价格为388元/月,指定舱位588元/月。后来升级后的新舱价格在30元/小时左右,成本在3000左右。使用100小时左右即可收回成本。

休息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何让人们以最方便、舒适的方式休息,一直是酒店行业人努力追求的目标。共享睡眠舱的出现,实际上颠覆了传统酒店的商业模式,将其转变为24小时无人值守的微型酒店。

但由于空间有限,无法像传统酒店那样全面。相反,它只能与某些公共场所结合,起到短暂午睡的作用,在碎片化的时间和场景中使用。就像麦当劳一样,偶尔吃一次很时尚,但天天吃就没有营养了。睡眠舱是一种快餐式的休息。

睡眠舱内部结构

如果你真的想住得舒服,你还是得住传统的酒店。至少目前来说,在卧铺舱里洗漱、上厕所是不可能的。一旦脱离公共场所的配合,就会变成牢笼。然而,小而美比大而全更有竞争力。正是因为其精准的定位,才能产生更强的客户粘性。

与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的高调推广相比,共享睡舱显得更为低调,相关媒体报道也较少。虽然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宣布实现盈利,但从投资回报率来看,我个人认为周期比自行车和汽车快,比快递柜利润更高,风险也更低。它可能会成为工作、生活、旅行的热门选择。好公司。

没有他,人类可以通过无数种方式来满足睡眠和休息的刚性需求。人们可以生活在天空、树上或水下。任何方法都会充满新意、使用频率高、粘性强、想象空间巨大。

共享健身仓库

可以算是共享卧舱的小弟了。比睡眠舱大,可以在独立的小房子里进行跑步等健身运动。可以算是传统健身房的分时租赁。它出现于2017年上半年,目前比较知名的有豆霸、米跑、纯跑、蜗牛苍等,均已获得数千万天使轮投资。

共享健身舱

漆黑的夜晚让人无法入睡。输入框可能会有所帮助

5、共享充电宝

大家都知道共享充电宝是在2017年5月左右,源于王思聪的一句话:如果共享充电宝能成功,我就赢了(S)。聚美优品CEO陈欧斥资3亿元做路电,开玩笑说:即使共享充电宝失败了,至少也可以是一项公益事业。那么,这场赌局到底谁赢谁输呢?

其实租赁充电宝早在2014年就已经出现了,为什么变成了共享充电宝呢?因为共享的概念是有价值的。很多行业,加上“共享”二字,行业价值立刻飙升。每年春节过后,资本市场都会找到一个概念来炒作。 2011年以来,与共享相关的商业模式备受关注。 2017年上半年的热门词汇之一就是分享。

莱鼎号称是国内最早从事共享充电宝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其前身是一家移动电源制造商。 2013年8月的一个晚上,CEO袁冰松萌生了共享充电宝的想法。当充电宝+互联网+共享,就成为新的共享经济。 2017年4月,莱电获得2000万美元融资。

小电获投资近3.5亿元,路电获融资3亿元,HI电获融资近亿元。一个多月的时间,与其他同类充电宝平台一起,累计获得融资12亿元。其中包括红杉软件、腾讯等专业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都误入歧途了吗?

街道电子柜

据知情人A透露,河马充电于2017年6月倒闭,随后PP充电被传退出市场。截至同年11月,据知情人B透露,乐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公司已进入项目清算阶段。上述传闻未经证实。已确认的信息是,2017年10月14日,乐电宣布破产。

全国最初有20多家共享充电宝,即使有一半破产,至少也会剩下一半。这个死亡率比共享单车要慢很多。和资本

本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投资方式与单车不一样,前者是分散在许多家平台,而后者是集中于摩拜和OFO等行业头部。为什么? 个人认为,共享充电宝这种B2C模式的应用场景或终端投放点远远多于共享单车,一两家平台很难快速实现行业集中和洗牌。资本在投资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所以不像对摩拜和OFO一样扎堆投资,而是分散到各个平台。在最初成立的20余家共享平台里,大部分也获得了资本青睐。 艾瑞咨询的统计显示,小电、街电、来电以及怪兽充电占据第一梯队,平均用户数接近2000万。其中街电用户高达2800万,覆盖城市超过200多个,几乎是共享充电宝的代名词。小电日订单量突破100万单,用户量3500万,覆盖全国140个城市,并宣布实现盈亏平衡。行业出现淘汰和盈利的两极分化。 简易小电 根据行业平均数据,在相应场景投放充电终端之后,平均每部充电宝每天的使用频率在1次左右,根据场景略有差异。收回成本的时间大约在4月至6月之间。如此快速的投资回报率,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已经是很高的了。 但是,这其中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从2017年11月开始,部分头部平台宣布盈利。但在进入2018年之后,大部分充电宝平台似乎从媒体上消失了。嘴炮越来越少,线下的终端越来越多,这是不是在闷声赚大钱的节奏? 那么,这是否验证了红杉、腾讯等对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正确判断?这个风口虽然没有单车那么华丽,甚至有些土。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共享充电宝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 解决痛点。手机没电是许多闲散人士、差旅人士的一大难题。有的人买了几十个充电宝,还是不想带。人性的懒惰无解,越来越多的终端将会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便利,是一个高频刚需,投资少、见效快的生意。 · 数据采集。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结合线下引流是巨头的万全之策。终端越多,获取的用户数据、流量就越多,为媒体、大数据的变现提供了基础。后续如果都整合成为一家接口互通的平台,甚至进行并购,价值会更大。 · 资产轻、盈利快。除了充电宝本身的租金和保证金池之外,还有广告费、数据线销售收入以及后续的其他延展性收入,投资回收期较短。与单车相比,投资更低,而且不容易损坏和丢失。 · 堵押赛道。宁愿押错,也不能不押,是许多投资人最基本的风控原则,高频刚需的生意谁敢说不是一个风口。虽然有关目前的电池规格或充电模式可能会被淘汰,但是提前布局也有助于以后往更高级的共享模式进化。

漫漫长夜 但是,共享充电宝的体量目前并不是太大。2017年的数据统计为全行业营收0.9亿元。2018年就算翻个3倍,3亿元,有那么多家平台在竞争,一家分几千万,剔除成本还能剩多少。资本蜂拥的最重要原因,个人觉得还是抢入口,至于是否赚钱似乎在其次。 战争没有结束。不过共享充电宝平台发展的变数实在较多,基于电池技术迭代(比如石墨烯电池)、充电方式迭代(无线充电)、手机技术迭代(电池储量越来越大)等等,都有可能造成颠覆。这其中的时差,就是各平台洗牌和技术进化迭代的空隙。 另外,诸如自购、自带充电头、商户免费提供等等替代方案影响也不小。共享充电宝做的实际是一个长尾市场,需求频率并没有我们最开始想象的那么高。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无法替代的方案,而只是针对人们在紧急时刻提供的一个解决方案。有痛点,但这种痛点发生的时刻又有多少呢? 四、黑夜传说 突变 6、共享雨伞 在2016年底,一些大学生创业青年开始着手筹划和研发共享雨伞的产品和服务规范,其主要模式为人与人同撑一把伞,人人以伞为交集的社交模式。2017年初,共享雨伞由区域进入全国公众视野。一时之间,魔力伞、JJ伞、来把伞、e伞等企业纷纷涌现。 2017年10月10日,有伞USAN宣布正式获得3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同程、分众传媒和玖富集团联合投资。分众和同程将提供一系列线下场景优势和流量渠道优势,如写字楼、社区及大交通等点位的进驻;而玖富则让有伞Usan在资金支持和信用免押方面有更大发展空间。 2017年8月14日,漂流伞宣布完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仅10天后,漂流伞对外宣布,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10月,漂流伞再次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德同资本、道生资本领投,两个月内拿到三轮融资。 共享雨伞的运营模式主要有桩式借取和无桩式借取两类。相对来说,有桩借取可更有效防止被盗、丢失、恶意解锁,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监管。目前主要是在南方等经常下雨的城市投放,比如上海、苏州、广州、南京等。 有伞USAN伞桩机 Usan押金为29元,漂流伞押金19元,即使被人拿回家不归还,也有押金作为抵扣。几万把雨伞租借出去,就算不还也全当是销售,上面还有广告。所以,后续媒体唱衰共享雨伞的同时,没有关注到在押金环节已经保本了。 除了不尽相同的租金收费标准外,广告更是成为共享雨伞的主要收入。比如漂流伞,广告收入已经基本覆盖了伞的成本。主要广告方式为伞面广告,对企业收费为15元/把,单个广告投放周期为3个月。除此之外,还有伞机广告、APP广告,以及会员充值、促销活动收取费用。 无桩式借伞 共享经济模式的背后往往离不开信用背书,所以芝麻信用就成了各共享模式的超强粘合剂。所以芝麻信用就与魔力伞达成合作,满600分便可免押金借用魔力伞,进一步方便了用户。 不过,也由于雨伞本身的时间、空间特性暴露出此模式发展中的短板。首先,一般下雨天才会用雨伞(烈日之下较少),盈利模式取决于不稳定的天气,是时间上的限制。然后,各个区域的雨量有区别,南方多北方少,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空间上的限制。另外,用完之后还要花时间去还伞,时间成本会让强迫症患者很煎熬。 共享雨伞与共享充电宝模式较为类似,首先都是小工具,二者都是解决用户在紧急情况下的痛点,有一定社会价值。只不过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有时并非完全重合。二者其实都面临着一个问题,使用场景和消费频率究竟有多高?也就是这种痛点的持续性问题。 痛点的高持续性,就好比每天一日三餐都要吃,一顿不吃饿得慌,这是高痛点。而低持续性痛点,就是一年中某个时刻痛个两三次,大部分时间不会想起也不会去用,解决的是长尾需求。解决高痛点需求的狼人收购低需求的狼人,顺理成章。 目前来看,共享雨伞的发展不温不火,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率和场景更高一些。只不过,雨伞不会遇到技术迭代的问题,而充电宝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遭遇技术升级打击而被淘汰。二者在商业模式上都面临着问题需要去解决。 7、共享篮球 有些商业模式最初一看,有让人喷饭、摔碗和打人的感觉,这都能成?但仔细研究了其运行机理之后发现,其创始人的运营思路并非完全是异想天开,就比如这个共享篮球。 2017年3月,浙江嘉兴单身狗贸易公司推出“猪了个球”,是国内第一家共享篮球平台。该公司前身是一家计生用品自动售卖机,所以将TT换成篮球,只不过是正常业务的横向延伸。 共享篮球推出之后,名声大噪,资本和创业圈更多是嘲讽和调侃,就差怼出王思聪那句话了。但是,2017年5月,猪了个球仍然得到了PRE-A千万级融资,由马笛儿创投引领。此外,一元体育、敢拍共享篮球、891共享篮球等平台也相继涌现。 马云曾说过,如果一个想法,有90%以上的人说好,他就不做;有90%以上的人说不好,他就做,因为这才叫机会。也许马笛儿创投是深深地受到这种投资理念影响,人弃我取。 共享篮球柜 猪了个球货柜除了铺设在公园外,还设置在高校、社区或者体育馆内,学生上传学生证并交纳押金后,就可以免费打球,每天只有一次免费机会,一次4小时,超时则需付费。 有没有发现,猪了个球的软件、硬件、盈利模式绝对是动了脑筋的,甚至还利用了较好的物联网技术,显得比较人性化,并不像某些人嘲笑的是脑残。只不过,在对需求的把握上,仍然面临跟共享雨伞类似的问题。 其创始人萌发共享篮球模式也是源于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生活经历,忽然想打篮球却没有球,正好自己又在做计生用具机柜技术,于是就用自己的经验来替代了其他人的需求。但这绝对不是特例,且现象普遍。 与共享雨伞的需求类似,受时间、空间、使用频率、使用场景、用户群体限制,终究是一个长尾需求,体量不够大。再加上企业没有坚持做优化和升级,截止到2017年10月,才半年时间,猪了个球就事实上停业了。 用户在使用租了个球 据说,猪了个球最致命的弱点在机器上还球系统,球借出去,无法保证球还回来,这也就解释为什么最后这家公司投放越多,死得越快。 在知乎中也看到很多人对共享篮球的看法。有人称,“不缺篮球,更多的是缺场地。”“感觉这种篮球不太容易管理,容易丢失。”“就算一时兴起去打球,也要换个装备吧,光有球有什么用。” 共享的物品、工具,一旦不跟信用平台进行深度绑定,其损坏、遗失或不可避免。 8、共享纸巾 跟共享篮球一样,共享纸巾的爹妈也是壁挂式计生用具发放机。虽然都是同一个爹妈,但是由于其装的内涵不一样,其结果却有较大差异。共享纸巾火爆于2017年,自第一个品牌出现之后,至今已迅速发展出了包括ZHO、纸来也、纸老鼠在内的上百个品牌,发展势头可谓疯狂。 从网约车之后,大部分的共享模式,或者说物品租赁模式几乎都是B2C类型。相比前面各类高大上的重资产投入模式,共享纸巾壁挂机绝对算是个低门槛共享模式了,每台成本实际只有几百元。 壁挂式共享纸巾机 共享纸巾的出现源于某个刚需:国内90%的公共场所、卫生间不提供免费纸巾,90%的男性以及50%女性出门不带纸巾。共享纸巾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单一卖纸巾形式,解决用户外出用纸痛点。 柜式共享纸巾机 除了上面的壁挂式纸巾机外,还有这种多功能柜式纸巾机,甚至把七大姑八大姨的广告类型也集成进来,演变成一个外包装广告、机身广告、液晶显示屏广告的综合型广告柜机。领纸关注,不领纸也能观看。 但是,我们这个世界真的需要这么多广告么?目前的广告类型、渠道已经过度碎片化,这些广告商的收益还好么?当所有的平台都往广告上靠,当广告供应商也供过于求的时候,这种商业模式闭环是否还能走得通? 目前的共享纸巾机有直营或加盟代理两种方式。直营就是自己铺点位,承担所有风险,终端越多投入就越大。直营的利润空间其实也不少,据调查显示,热门共享纸巾机点位,一个点位净利润可达50%,直营点位2月左右就可以回收成本。 第二种就是加盟代理的方式,最初需要加盟商支付2万~3万元不等的价格购买设备,自主运营。现在发展到1台机器也可以出货代理。代理通过纸巾分红实现盈利回本。也可以自己单独运营,在广告和粉丝导流方面盈利。 笔者有个朋友在做共享纸巾机的代理,据他的消息,目前的厂商接到的订单应接不暇,他们这种代理至少提前一个月下单预定。姑且不论代理商赚到钱没有,厂商肯定是赚到钱了,这实际是风险转嫁。 柜式纸巾机 至于代理商是否能赚到钱,就取决于其运营能力了,比如点位是否选得好,直接决定了盈利能力。在我看来,纸巾机的需求频率、消费场景、盈利变现能力大于共享雨伞、共享篮球,风险更低。 目前的共享纸巾机运作模式更像是厂家用来圈钱的工具,不解决这几个问题,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五、黑夜传说 异种 如果说以上共享模式,有的是商业模式出了问题导致运行不下去的话,那么以下的共享模式却由于多种原因,被看成了异种。 9、共享婴儿车 按理说,共享婴儿车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可惜生不逢时。由于曾经的共享单车出现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巨大工作量,且饱受失职非议,所以共享婴儿车一出现就引起了城管、市政部门警觉,被归为异类、异种,一律没收。 共享婴儿车 共享婴儿车轮子上安装有四位密码锁,跟共享单车小黄车锁差不多,想要使用这些童车,需要手机实名注册认证,并且交纳99元押金,用车费用是半小时1元,也可以不缴纳押金,费用是半小时2元。 目前,共享婴儿车在迪士尼乐园、广州动物园这种封闭环境中运营比较良好。进入开放环境之后,就会被监管部门视为洪水猛兽,如临大敌。 但是,公众对共享婴儿车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此类商业模式受到空间上的限制,在体量上有限,更适合做成小而美的模式。 10、共享马扎 街头的共享马扎 11、共享洗衣机 2017年5月,上海徐汇区出现共享洗衣机、该装置由3个滚筒箱体构成,分别为两种容量的洗衣机和一个烘干机。该机自带洗涤剂,支持现金、支付宝、微信三种付款方式,由于担心卫生问题,用户大多并不用它洗衣服,只是用来清洗窗市、地毯等大件物品。此外,还有多家共享洗农机企业选择入驻大学校。 共享洗衣机 共享洗衣机的初衷也许是非常好的,但是就一件事马上让人使用的感觉没有了,的确有人在洗衣机里洗地毯和鞋子,你还有心情去洗吗?尤其是贴身内衣,一般不会去共享洗衣机洗。特别是女生,由于生理周期问题更无法下定决心去公共空间洗衣服。 所有涉及到与人体接触的共享模式都应该更加小心,第一是安全,第二就是清洁,第三就是设计好使用规则,否则就会遭遇发展瓶颈。但愿共享洗衣机能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好像去住酒店,你永远不知道用过的那张擦脸的毛巾是否被擦过鞋子,而且这是大概率事件。 12、共享女友 共享女友也许是中国最古老的共享经济模式了,因为自古以来在怡红院、潇湘馆、青楼12房就有这样的共享女友。进入新中国之后,这种有碍社会正能量的封建习俗被视为清除对象。不过,有需求就有供给,这不采用新型材料制作的共享女友出现了。 这可能是最短暂、最搞笑的共享模式了。2017年9月,某公司在北京某公园内投放一批所谓的“共享女友”,实则是硅胶仿真人偶。此举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但没人敢上前摸。用户需交8000元押金,就能按需在App上定制人偶的发型、瞳色、肤色以及服装道具等。 不过,该项目仅仅开启一天便被叫停。当地派出所以“低俗活动扰乱社会治安”为由对运营方进行处罚,并要求其将仿真人偶撤走。 究竟是共享女友还是共享PAOYOU? 这些硅胶共享女友的收费标准是298元包天,还能包月。网上的充气娃娃也不过几千块钱,租赁几次和实物成本快接上轨了。另外,跟共享洗衣机类似,一旦涉及到隐私、身体的物品,大家最在乎的就是卫生和干净,这能共享吗? 六、黑夜传说 后记 消费主义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为共享奠定了物质基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建立其供需中间端,为共享模式奠定了技术基础。互联网金融支付手段实现了随时随地交易,为共享模式奠定了交易和信用基础。没有悬念,还会有更多的共享模式出现在公众视野。 有些共享模式的出发点很好,有刚需,有市场,但由于承担了太多的公益角色、部门职能,势必要在时间的沉淀,政策环境的改善中孵化、孕育,最终才能脱颖而出,在漫漫黑夜中续写传说。就好像沉默的早期机器人公司,熬过了10年才在这两年获得投资青睐。 有些共享模式的出发点太过于主观,面向的是小众需求,高昂的设备投入和团队运营成本无法抵消细水长流式的现金流,比如共享篮球、共享雨伞。无法获得资本持续青睐,消亡的可能性较大。 有些共享模式的设计更多的是吸引眼球,面向的是不能见光的需求,一露头就容易被打,比如共享女友、共享男友。 共享更多是一种形式,而被共享的物品或服务才是本源。如果这种物品对应的市场本来就是刚性需求、高频、多场景,自然共享模式的市场就大。如果其本来就是一个偶尔才发生交易的市场,不管怎样的共享概念,都不会有太多交易量。 穿过互联网工具这种光环的迷雾,不要把工具当成了最终经营目的而忽视了用户最重要的需求,才不会为创新而创新,陷入一个又一个无效创业运动中。毕竟,所有工具都是为需求服务的。 曾经,高频+刚需+低替代性+低成本+封闭环境成为互联网的制胜法宝。各大资本大佬发现OFO小黄车是一个最符合此类条件的标的。但是,在烧了几十亿美金之后,他们得到了什么?这说明,没有完全正确的创业金规玉律,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用户评论

枫无痕

这篇文章真是太生动形象了!“吸血鬼”和“狼人”,完美地形容了一些共享经济平台的行为模式。确实会让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感到一些不安和警惕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未走i

我从没想过要这样看待共享经济,感觉很有深度啊!那些平台确实利用算法、数据来掌控用户,有点像“吸血鬼”一样吸取利益。不过,“狼人”这个说法也很贴切,他们也在竞争中厮杀,为了生存必须做出一些手段...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站上冰箱当高冷

我同意作者的观点,共享经济的发展确实存在风险和隐患。很多平台忽视了用户的安全和隐私保护,也给劳动者带来了不确定性。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和参与这种新事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初阳

我觉得这份黑夜传说有点耸人听闻啦!虽然共享经济会带来一些问题,但这不代表所有平台都是吸血鬼和狼人。很多公司都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用户体验。不要一概而论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風景綫つ

作为一个利用过很多共享经济产品的用户,我现在反而觉得作者有些过于悲观了。当然,确实存在一些乱象,但也正是因为有了监管和大家的监督,才能更加健全发展。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坠入深海i

这个标题太吸引人啦!我一直对共享经济保持着好奇心和警惕心,这篇文章正好让我梳理了一下思路。尤其是“吸血鬼”和“狼人”,确实可以作为思考的关键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盟山誓总是赊

我觉得文章写得很好,把复杂的现象用生动的 metaphors 来描绘,很容易让人理解和共鸣。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共享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更注重用户价值和社会效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艺菲

作者真是太会抓住了人们的心结了!的确,在追求便捷的同时,也容易忽视一些潜在的风险。需要多加思考,理性地看待这种新兴产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若他只爱我。

这个标题点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共享经济的发展是否真的有利于社会?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其带来的伦理和社会影响,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樱凉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让我们看到了共享经济的另一面,也提醒我们要保持理智,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呆

看完文章后我越发觉得,共享经济确实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领域。我们需要冷静分析、谨慎决策,才能真正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珠穆郎马疯@

这篇博文写得很有意思!作者的见解很深远,把“吸血鬼”和“狼人”作为代指,让人对共享经济行业更深刻地了解了黑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慑人的傲气

我个人觉得,不能全盘否定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但确实需要加强监管,保护用户的权益,防止出现一些不道德的企业行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名的青春

看到这些分析,我更加珍惜那些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平台了!希望大家都能够理性看待共享经济,共同推动其健康发展。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落花忆梦

这篇文章很有深度!将“共享经济”与“吸血鬼”“狼人”,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真是太厉害了! 我感觉作者想表达的是,在便捷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些不公平和潜在的风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汐颜兮梦ヘ

作为一名从事科技行业的人来说,我对共享经济始终抱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作者提出的问题很深刻,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方向。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总觉得写得有点煽动性太强了!不是所有共享经济平台都是负面的。正能量和黑心企业并存才能更好地引导市场发展.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笑抵千言

这个“1999-2018”的时间跨度,真的涵盖了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历程啊!我感觉作者想表达的是,这种模式的发展过程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