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兵书里,最著名的莫过于北宋的神宗皇帝赵顼指定的武学教科书目《武经七书》,它包含了七部兵书——《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司马法》、《李卫公问对》。
当中的《孙子兵法》最为世人熟知。《孙子兵法》写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书之首”。
《孙子兵法》不单是中国历代军事家的必读之书,更成为了外国军事课程的读物,现在已是美国西点军校与国防大学的选修课。
而且,《孙子兵法》的成就并没有局限于军事界。近几十年,国内外的商界、体育界等领域都广泛地运用了它的基本作战思想。《孙子兵法》无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但是,史料上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的资料却并不多。
网络图片:孙子在吴国训练女兵
史学家在研究孙子时发现,不管是孙子的姓氏,还是孙子出身的国别,都难以完全确定。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许多人都将孙子与孙膑混为一谈。其实他们是不同的两个人,都分别写了自己的兵书。
到现时为止,争议最少的说法是,孙子的祖先是齐国贵族,本姓田,获得一块封地后被赐姓孙。孙子原叫孙武,因其在军事上作出的杰出贡献,世人尊称其为孙子,或者孙武子(在古代,受人尊敬的男子,会被称为“子”,如孔子、庄子、墨子、韩非子)。
孙子年轻的时候就从齐国跑到吴国去。据说经伍子胥的多次推荐,孙子受到当时的吴王阖闾召见。虽然孙子的兵书引起了阖闾的兴趣,但阖闾有意考验一下这个年轻人是否真的有才,就让他试试练兵看看效果。
孙子画像
吴宫教战斩美姬
据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阖闾居然让自己两个宠妃作为队长,带领180个宫女分成两队,交给孙子训练。
要知道在古代,女子是不能上战场的。吴宫这些花枝招展的妃子与宫女也没把训练当回事,以为只是一场游戏,都在练兵场上嘻嘻哈哈。
孙子不管那么多,既然来到军事训练场,就得按照军法办。
他首先给这群临时女兵讲解了前、后、左、右的区分,她们说懂了以后就开始喊指令“向前看”、“向左转”......两队女兵故意做错笑场。
于是孙子又正经地再次给她们讲解了前后左右的区分,然后喊口令。队伍依然笑声不断、乱成一团。既然如此,孙子就不客气了。
网络图片:吴宫教战
《史记·孙子列传》上记载: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孙子说,如果我没给你们讲明白指令的意思,就是我的过错;但是既然你们都明白了,却不听从指挥,就是你们作为士兵的问题。
他立刻命人拿下两位队长,准备斩首示众。正在乐滋滋观看训练的吴王阖闾大吃一惊,他马上让人告诉孙子: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我已经知道你善于用兵了。我如果没有这两个妃子,连饭都吃不好,拜托你手下留情吧。)
阖闾没有料到孙子竟然说:
“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我已经接受命令当了将军,那么将军在军队行令时,可以不接受君王的命令。)
孙子不但将吴王的两个妃子杀了,而且把她们的人头拿去给那180个宫女看了一遍,才重新开始喊口令。
网络图片:吴宫教战斩美姬
这次,吓得不轻的宫女一个个都乖乖地听从指挥,没有一个出错,也没有一个敢再嬉笑。
既然队伍训练好了,孙子就让阖闾来看。两个爱妃被斩,阖闾哪有心情看呢。不怕死的孙子继续说:
“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原来您只是喜欢书面上的文章,却不能将它用于实践。)
阖闾不愧为一代英明的国君,他顿时明白,孙子是一个确有能耐的军事家,于是就重用孙子。后来,吴王阖闾在孙子辅助之下“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从《史记》所记述的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两个亮点:孙子的军事才华,以及吴王阖闾的爱才之心。
电视剧中的“吴宫教战”
孙子:慈不带兵
明代的启蒙书籍《增广贤文》里有一句:慈不带兵,义不掌财。其中“慈不带兵”说的就是孙子这种情况。
孙子认为无谓的“仁慈”与“礼仪”在战争之中是行不通的。在战场上,面对的是生死较量,既然开打,就应当用尽心思取胜,而不是扭扭捏捏地搬上不必要的仁义道德。
我们如今看来他这种思想没有问题,但是在孙子当时所处的时代就完全不一样了。春秋战国时期,周朝所奉行的是儒家的“仁爱”、“礼仪”,就算是打仗也有繁多的禁忌。
比如,对方有国丧的时候不打仗,冬天和夏天这么严酷的天气下不打仗,甚至对方没有摆好队形的时候也不能向他们开打。
把这些束手束脚的道德框框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莫过于《左传》里《子鱼论战》中的故事。
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在泓水这个地方开战。宋国到达战场的时候,楚国军队仍在渡河。虽然宋国兵力较弱,但它显然占得先机。
宋国将领子鱼就建议宋国国君宋襄公马上开打,但是宋襄公拒绝。他说对方还没完全渡河,我们不能没有仁义。
当楚军刚刚登岸时,子鱼又建议国君马上开打,宋襄公仍然拒绝。他说对方还没摆好阵势,我们不能趁人之危。
后来等到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双方开战,楚军一下就把宋军打趴下了。
但是宋襄公依然没有觉得自己有错,他说: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君子不攻击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拿老人,古时候的用兵之道,不靠攻击对方处于险阻的时候。我虽然是商朝亡国的后代,也决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一边打仗,一边讲究仁义道德,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奇葩现象。所以,那个时候孙子提出的“兵者,诡道也”的思想,明显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悖,令人耳目一新。
吴王阖闾:心胸宽大,求贤若渴
在孙子“吴宫教斩美姬”这件事上,除了体现了孙子的军事才华,更让人看到了吴王阖闾的宽大心胸。
孙子斩杀了他的两个爱妃,阖闾尽管很不高兴,但他却没有一怒之下把孙子杀掉。其实对于一个国君来讲,这简直是一件非常轻易就会出手的事情。如果阖闾没有宽大的胸怀,孙子就必死无疑了。
另一方面,阖闾对孙子所提出的与传统兵法相悖的军事思想,相当有兴趣。这说明阖闾本身就是一位思维灵活,能够接受新思潮的明君。
他欣赏孙子的才华,不计前嫌,当即启用。这才有了他后来的称霸东南,显名诸侯。
电视剧《孙子大传》中的吴王阖闾
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出人头地,有两点特别重要。
一是首先要自己有能力。
如果本身空空如也,即使机遇摆在面前,也是无法抓得住。孙子是有本事的人,所以得到伍子胥的极力推荐,进而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是遇到懂得赏识你的人。
用户评论
这也太夸张了吧!我觉得有点像小说夸张渲染的那种感觉,真实的历史可能没这么绝对吧。不过确实佩服这个吴宫教战斩美姬的人才水平和勇气。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认同评论里说的,这种人狠话不多的性格在职场其实很得人心,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能让人觉得靠谱!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对春秋时期那些强悍的武将很有兴趣,吴王阖闾也绝对是位传奇人物。说“人狠话不多”我觉得蛮适合孙子的性格描述的,毕竟要成为一代战神也不是靠嘴皮子功夫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有时候沉默不语反而比花言巧语更有力量吧?就比如这种在战场上勇于拼杀的表现,用行动来说明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最让领导赏识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标题说的“人狠话不多”过于简单化了。历史人物复杂得多,孙子一定是多方面才能才得到王后的认可的,不仅要有武艺,还有策略和智慧,才能立身长久。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浪漫,但确实可以激励我们。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像这位英雄一样勇敢面对,不言明行动,用结果说话是最有力的话!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标题说的挺有道理的!人有时候过于外向反而会让人失去信任,要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吴王阖闾也是很慧眼的啊!知道什么样的兵才是真正好的。现在的一些领导也应该明白这一点,而不是只看表面花招,要看一个人的能力和忠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人狠话不多”的类型确实在军事、政治领域非常受欢迎。“文韬武略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能拼杀打仗。孙子应该是综合了这些特质才获得了赏识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人狠话不多的”这种性格特点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过于内敛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机会。要适度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优点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个标题,我一下子想到了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可能平时不会表现出来,但他们的能力和贡献绝对值得肯定。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评价的立意有些片面,英雄应该具备更加多样的特质,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榜样,比如仁义、智谋等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孙子是历史人物,他的真实性格可能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但我总觉得 “人狠话不多” 这种说法过于单薄,掩盖了历史上许多复杂的人物关系的博弈与更深层的思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就拿现实来说很多人都知道“内敛型” 的人都是很厉害类型的!他们懂得用实际行动说话,不爱说空话,做事总是让人安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片面化. 歷史人物的性格應該更複雜一點, 單純依靠 "人狠話不多" 這個特點來形容太過簡化了。历史上的孙子肯定有其复杂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他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这种真实不虚的描述!往往那些低调内敛的人才是真正厉害的,他们身上流露的是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的确,像孙子这样的“人狠话不多”型的英雄在历史上有不少先例。他们通常拥有强大的执行力,能够将想法付诸行动,最终取得成功。这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