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欺骗死者,不要辜负生者,不要羞辱来者
第5076章太空撒哈拉之眼,理查特结构之谜仍未解开
有时候,如果你想看清楚一些东西,你就必须站得足够远。
人类进入太空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地球。
现代,由于人造卫星和国际空间站的出现,一些专家可以从更高的地方俯瞰地球,看到地球人永远看不到的东西。这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有些东西必须在天上才能看到?难道真的是“侧视如岭,侧视如峰,远近高低不同”吗?
答案很简单。稍有了解的人都听说过纳斯卡线条。这东西已经在沙漠里躺了两千多年了,但是当地的土著却对它视而不见。这个东西存在于秘鲁南部的纳斯卡荒野中。
它最终于1939 年被一位名叫保罗·科索克(Paul Kosok) 的科学家在飞机上发现。地画的轮廓类似于动物、植物和人类,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 年。
纳斯卡线占地约19 平方英里,被认为是由现代秘鲁的纳斯卡人于公元前100 年左右开始创建的。人们在20 世纪40 年代首次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1994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时确定了大约30 个。
同样,世界上最高的瀑布——南美洲的安赫尔瀑布,也是乘坐飞机发现的。当然,地球上还有一些奇迹是你坐飞机也看不清楚的。你必须飞出地球进入太空才能清楚地看到它们。
世界未解之谜——南极金字塔,是在太空中被发现的。宇航员发现南极冰层下突然出现“金字塔”,这可能是一万年前大洪水之前的文明。
黄剑波颠覆了认知极限系列。南极洲,一片看似贫瘠的地方,实际上却有着神秘的高级文明。而这个文明的先进程度并不亚于现代人类社会,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它们被覆盖在厚厚的冰层之下。
早在1998年,美国南极科考卫星就拍摄到了南极腹地的建筑物。那是一座类似于人类世界的大型城市建筑,有房屋,有街道。而且这里的冰有着独特的形状。看上去不像是自然形成的,但却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2013年,一位名叫约瑟夫·怀特的卫星图像分析专家使用谷歌地球观察南极洲,在沙克尔顿山脉南部地区看到了金字塔状的山峰。这座山峰的形状和比例非常完美,与散布在世界各地的金字塔相似。黄剑波猜测这是一座人造金字塔。
除了埃及的金字塔外,世界各地还散布着古老的金字塔建筑。它们是由不同的古代文明建造的,例如特奥蒂瓦坎遗址中的玛雅金字塔和阿兹特克金字塔。金字塔的主要建筑都是金字塔形的,在南极洲发现的金字塔形山峰也不例外。
有专家认为,世界上所有的金字塔都是南极金字塔的后代,它们的建造极有可能是从古代南极文明传承下来的。冰盖下的空间与世隔绝。生活在那里的生物可能根本不需要光和氧气。南极冰盖下的远古生命形式可能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他们可能比我们更聪明,甚至更先进。
有人肯定想问,金字塔是世界各地都发现的古建筑,那么中国有金字塔吗?
其实亚洲也有金字塔,而且就在我国西藏。圣山冈仁波齐是一座金字塔,海拔6714米。连同周围的山峰,专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群,远远超过胡夫金字塔。
当然,如果读者认为我只是在讲那些陈词滥调的金字塔,那黄剑波就太无趣了。坦白说,我至少写过几篇关于金字塔的论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公众频道查找【黄剑波采风追影】已经写过以下文章:
第741章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吉萨金字塔和孟菲斯
第742章:嚣张的人类害怕时间,时间却害怕金字塔
第2129章黑麦罗黄金王国,库什努比亚金字塔
第2172章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最高的古建筑单大雄
第3226章亡灵大道,众神之城,特奥蒂瓦坎金字塔
第3227章乌留,美洲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拉文塔部落
第3257章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乔卢拉圣母救世教堂
第3258章普埃布拉山谷波波卡特佩特尔火山爆发
第3335章东金字塔西夏陵墓,填土造山。
第4477章少女峰冈嘎本孙峰,希皮亚贝尔金字塔
下面我要写的奇迹只能在国际空间站上看到。但你无法从地球上清楚地看到它们。为什么?
数千年来,尽管撒哈拉之眼位于沙漠中,但它仍然不为人所知。
这是因为这种巨大而神秘的地质构造很难被地面上的人们发现。
沙漠中的这个靶心直到人类进入太空才被发现,但科学家至今仍未能完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撒哈拉之眼,学术上称为里查特结构,位于毛里塔尼亚的西撒哈拉沙漠。在地面上,它的直径达到四十公里。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撒哈拉之眼是一个陨石坑,但他们在内部没有发现足够的熔岩来证明这一假设成立。目前的假设是,这种无与伦比的自然形成不仅仅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火山口。宇航员非常喜欢撒哈拉之眼,因为撒哈拉那么大的面积基本上都是一望无际的黄沙。 “眼睛”无疑是这片单调景观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地标。
有人认为撒哈拉之眼就是亚特兰蒂斯遗址,但与神话传说相比,这种自然形成所揭示的地质历史确实充满魅力。
我们先来说说严肃的事情。三面环海的撒哈拉沙漠为何极度缺水?
大约700万至1100万年前,特提斯海的收缩导致了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
我从塔利温附近开车到阿尤恩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沿着大西洋行驶,一侧可以看到海洋,一侧可以看到沙漠。
撒哈拉沙漠东侧被埃塞俄比亚高原阻挡。印度洋水汽几乎吹不到撒哈拉东侧,年降水量几乎为零。
撒哈拉沙漠看似被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包围。不过,红海太小,地中海更大。但夏季受伊朗和北非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水蒸气都向东吹,都无法将大量水分带入撒哈拉沙漠。虽然撒哈拉沙漠有很长的大西洋海岸,但穿过这条海岸的是加那利寒流,其源头是北大西洋暖流的一个分支。寒流的通过往往意味着降温增湿,大气遇寒下沉,引发干旱气候。
非洲大陆北部的撒哈拉沙漠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沿岸,东经埃及,到达红海沿岸。南北长约5000公里,宽约2000公里。其总面积约为910万平方公里,略等于美国面积,是印度面积的三倍。
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的意思是“空虚”或“什么都没有”。这里动植物稀少,地表水源稀缺。 1805年,一支由2000人和1000头骆驼组成的商队在撒哈拉中部和南部因找不到水源全部死亡。然而,撒哈拉沙漠下面却有一片广阔的“地下海”。
六千年前,这里还是草原和沼泽地区,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上。这个时期被称为湿润期,持续了四万年,导致大量的水沉睡在地下。后来气候越来越干旱,在从欧亚大陆吹来的干燥东北风的影响下,才逐渐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在这片极度干旱缺水、土壤龟裂、植物稀疏的矿区,曾经有过繁荣的古代文明。沙漠上许多美丽多彩的大型壁画就是这个古老文明的结晶。
在沙漠中,既定的职业仅限于绿洲,那里的灌溉允许有限地种植枣椰树、石榴和其他果树;谷类,如小米、大麦、小麦和蔬菜;以及指甲花等特种作物。水源严重限制了绿洲的扩张。一些地方过度用水,导致水位严重下降。
大约6000年前的全新世中期,撒哈拉沙漠仍然有永久的淡水。这片土地几乎完全被植被覆盖,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这里就是水草茂盛的“绿色撒哈拉”。 “绿色撒哈拉”的水蒸气来自大西洋。
撒哈拉以南有一个地区叫萨赫勒。这里是大沙漠和南部稀树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萨赫勒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北非季风。每年夏季7月至8月,赤道辐合带会一路向北推至北纬20左右的萨赫勒地区以南,形成北非季风,将大西洋的水汽带到西边,提供了沙漠边缘的萨赫勒草原。雨季带来充沛的降雨量。如今的萨赫勒草原实际上是以前“撒哈拉草原”的缩小版。
地球晃动引起的“晃动”,会引起地球轨道的微妙变化,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分布也会随之变化,引发季风的进退,最终引发剧烈的“摇摆”。撒哈拉沙漠的水文循环。 —— 从11000年到5000年前,撒哈拉沙漠广阔潮湿的绿洲逐渐变成了沙漠。几乎每隔2万年,撒哈拉沙漠就会发生这样的“循环”(地球知识局)。
撒哈拉沙漠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超过300米。主要由沙漠中平行排列的沙脊组成,沙脊高100多米。沙脊常常被低地分开。撒哈拉沙漠属热带沙漠气候,是世界上最热、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有的地区一年无雨。夏季炎热,有记录以来最高温度为58。表面温度可达80,鸡蛋会在沙子里煮熟。
撒哈拉沙漠在上个世纪一直在扩大。 1920年至2013年间,沙漠面积扩大了7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青海省的面积。南部萨赫勒地区原本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球变暖的趋势如果持续下去,萨赫勒地区距离极端干旱也就不远了。回顾撒哈拉沙漠从数万年前到现在的历史,地轴“摆动”等底层规律远远超出了人类个体生命的尺度。面对这样的趋势,人类与撒哈拉沙漠中的沙粒没有什么不同。
撒哈拉沙漠的气候受信风带南北过渡的控制,经常经历许多极端现象。它拥有世界上最高的蒸发率,并拥有连续多年无降雨面积最大的记录。
高海拔地区的气温可能会达到霜冻和冰冻水平,而低海拔地区可能会出现世界上最热的天气。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1人。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和绿洲,有的以游牧为主。
欧洲人对撒哈拉沙漠的认真探索始于19 世纪,其中许多人都是从对非洲内陆主要水道的偶然兴趣开始的。为了试图确定尼日尔河的流向,英国探险家约瑟夫·里奇和乔治·弗朗西斯·里昂于1819年来到费赞区。1822年,英国探险家迪克森·德纳姆和休·克拉珀顿·克拉珀顿和沃尔特·奥德尼穿越沙漠,发现了乍得湖。
1826 年,苏格兰探险家亚历山大·戈登·莱恩(Alexander Gordon Laing) 穿越撒哈拉沙漠,抵达传奇城市廷巴克图(Timbuktu),但在返回之前就在那里被杀。 1828年,法国探险家雷内·凯利(Rene Caillie) 乔装成阿拉伯人,从南向北穿越撒哈拉沙漠,来到廷巴克图,幸存下来。
其他著名的探险活动由德国地理学家海因里希·巴特(Heinrich Barth,1849-1855)、法国探险家亨利·杜韦里尔(Henri Duveyrier,1859-1862)和德国探险家古斯塔夫·纳赫蒂加尔(Gustav Nachtigal,1859-1862)完成。 Nachtigal,1869-1875)和格哈德·罗尔夫斯(Gerhard Rohlfs,1862-1878)。
话不多说,我们继续聊聊撒哈拉之眼的神奇之处。
撒哈拉之眼撒哈拉之眼也被称为非洲之眼。从空中看去,黄沙沙漠的地形确实像一条巨大的独眼巨龙,巨大的圆形结构就像它的瞳孔。看起来根本不像是自然形成的。我总觉得这背后埋藏着某种神秘而巨大的秘密。
最让人浮想联翩的是,撒哈拉之眼就是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古文明。亚特兰蒂斯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描述。它也被称为亚特兰蒂斯或亚特兰蒂斯。它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神秘消失。
我们仍然不知道撒哈拉之眼是否就是亚特兰蒂斯,但沙漠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不仅仅是表面上一切都枯萎的景象。前面是塔克拉玛干楼兰和各种深海化石遗迹。然后就是神秘的阿塔卡马村庄。沙漠里蕴藏着各地区的山川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时间是一种很好的调味料,可以陪伴你的兴衰。
作为史前地质和生命变迁的见证者,黄剑波给了人类一件难得的远古瑰宝。如今,昔日的生命发源地与现存的独特植被和风蚀地貌相得益彰,形成了沙漠中雄伟壮丽的画卷。我们在这条沙漠长廊中穿越时空隧道,追寻远古时期繁盛的生命痕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地力量的伟大。
1965年,美国实施了载人太空探索任务,名为“双子座计划”。当两名宇航员在距离地球数十万米的太空中,按照NASA的要求拍摄地球照片时,他们突然感觉好像有人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他们。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清晰可见的“大眼睛”。它镶嵌在撒哈拉沙漠中,与人眼非常相似。它具有圆形结构,中心圆看起来像人的瞳孔。最外面的椭圆形结构看起来像眼睑。因此它被称为“撒哈拉之眼”。
撒哈拉之眼是一个相当奇特的地质现象,因为它非常巨大,其外环直径达50公里。它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纳斯卡线条”一样,只有在高空才能清楚地看到它的全貌。而且,世界上只有十几个地方,而且没有其他类似的地方(注意,这种地貌并不是唯一的,地球上还有类似的结构,只不过规模更小、更小)没有认真对待)。
起初,科学家怀疑这是一个陨石坑,但后来的观测发现,撒哈拉之眼的中心是平坦的,没有发现高温和撞击的地质证据。而且与陨石的撞击和地面凹陷相反,撒哈拉之眼也有一些从地面突出的结构。
后来有专家问,这是否是一座古老的火山?但研究发现,其中心并无热岩浆,局部也未发现火成岩堆积的穹顶。
经过数十年的假设、推理和研究,科学界普遍认为撒哈拉之眼是一个“理查德特结构”,是地形隆升和侵蚀同时作用的结果。
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相当惊人的新假设:——撒哈拉之眼很可能就是失落大陆亚特兰蒂斯的遗址!
不知道是噱头还是炒作,但据黄剑波了解,亚特兰蒂斯不是沉入海底了吗?它是如何出现在非洲大陆的?
据柏拉图记载,传说中,建立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是海神波塞冬(波塞冬后来拍了很多类似题材的好莱坞电影,海王)。在一个小岛上,有一个父母双亡的女孩。波塞冬与这个女孩结婚并生下了五对双胞胎。于是波塞冬将整个岛屿分为十个区,让他的十个儿子分别统治。而长子则是最高统治者。由于长子名叫“阿特拉斯”,所以这个国家被称为“亚特兰蒂斯”王国。
王国大陆出产无数金银;所有的宫殿都被金银围墙所包围。宫殿的墙壁也是镶金的,金碧辉煌。那里的文明发展水平是难以想象的。这里有设备齐全的港口和船只,还有能够载人飞行的物体。其影响力不仅限于欧洲,还远至非洲大陆。然而突然间,地震和洪水袭来,曾经辉煌的王国变成了“船只无法到达的地方”。
后人一直向往这片曾经高度文明的大陆,希望找到这片失落的大陆。目前存在三种学派:海洋学派,认为亚特兰蒂斯沉入深海;陆地学派,认为亚特兰蒂斯是通过地壳运动被抬升到陆地上;南极学派,认为亚特兰蒂斯是在南极洲。团体。
“撒哈拉之眼”是地球论者提出的猜想。他们参考了柏拉图的描述,发现“撒哈拉之眼”与亚特兰蒂斯有很多相似之处。让我们看看他们怎么说。
根据柏拉图的描述,亚特兰蒂斯是一个环形结构,大致有五个环,从内到外有两层陆地和三层河流。最中心的位置,也是亚特兰蒂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普通人住在外圈。这种大陷阱、小圆圈的结构是不是很像撒哈拉之眼呢?
而且书中记载,亚特兰蒂斯的直径约为23.49公里,而撒哈拉之眼中心最明显的圆圈直径正好是23.5公里。而且,撒哈拉之眼的外面还有一个圆圈,完全符合柏拉图对亚特兰蒂斯的描述:“城北有青山,南有海洋”。
北边的绿色山脉似乎与撒哈拉之眼的最外圈相对应,而南边的海洋似乎是错误的。现在撒哈拉之眼的南面是沙漠,但更远的地方确实是大西洋。
黄建波研究员发现,撒哈拉之眼附近的沙地呈现出曾经被水侵蚀的地貌。难道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近年来,考古学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查,在撒哈拉之眼周围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化石。甚至在撒哈拉沙漠最东部用于建造金字塔的石头中也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或许,撒哈拉之眼附近的地区真的曾经被海水淹没,后来海水退去,才形成了现在这个被冲刷掉的样子。
根据柏拉图的描述,亚特兰蒂斯非常富饶,有很多水果和蔬菜。现在有学者证实,撒哈拉沙漠并不总是这么贫瘠。
黄剑波在之前的文章中研究过,在11700年到5000年前,撒哈拉沙漠里有一条河流。在鼎盛时期,这条河的规模可与当今世界第十一大河相媲美。
一些研究人员还利用雷达成像技术发现,撒哈拉之眼所在的国家毛里塔尼亚在其沙漠下发现了巨大的河网。这条河绵延500多公里,将数百英里的水输送到西撒哈拉。所以在那段时间,这片土地曾经是一片绿洲,但是突然的气候变化,把它从有河马和长颈鹿的湖泊和草原变成了广阔的沙漠。
柏拉图还提到,亚特兰蒂斯是一个盛产金银和山铜的国家,并出产大量武器。大家都知道什么是金银,但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山铜。因为可以用来制造武器,所以一般认为山铜是铁矿石或铜矿石。
无独有偶,“撒哈拉之眼”所在的国家毛里塔尼亚是非洲第二大矿产国。猜猜它的主要矿物质是什么?金、银、铁、铜。
另一个巧合是,根据描述,建造亚特兰蒂斯时使用了红色、黑色和黄色的建筑材料,而这样的红色、黑色和黄色的石头是在撒哈拉之眼附近发现的。有些石头的外面仍然是黑色的,里面是黄色或红色的。
据柏拉图书中记载,亚特兰蒂斯有大象。虽然现在毛里塔尼亚已经没有大象了,但这里曾经是大象漫游的地方,这似乎与柏拉图的描述相符。
我们之前介绍过,海神波塞冬的长子,名叫“阿特拉斯”,他是亚特兰蒂斯的国王。根据毛里塔尼亚的传说,他们的第一位国王的名字是阿特拉斯。
此外,有人还发现了一张古代地图,是根据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绘制的。希罗多德喜欢四处旅行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他的代表作叫《历史》,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为此,希罗多德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在这张古老的地图中,提到了亚特兰蒂斯,它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毛里塔尼亚,即撒哈拉之眼所在的地方。北部还有一座山脉,称为阿特拉斯山脉。
由于许多相似之处或巧合,许多亚特兰蒂斯陆地教派认为撒哈拉之眼就是亚特兰蒂斯的废墟。
但有一点却非常令人费解。据记载,亚特兰蒂斯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屿。现在它是如何成为非洲大陆的一部分的?
黄剑波研究认为,大约13000年前,地球处于历史上著名的新仙女木时期,世界进入大冰河时期。在此期间,发生了一场大洪水,毁灭了世界。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洪水到达了狮身人面像的颈部,在狮身人面像的身体上留下了水蚀的线条。它还在海拔1500米的哥伦比亚高原上留下了神秘的波纹地貌。亚特兰蒂斯号也在这一时期被洪水淹没,沉入海底。
那么亚特兰蒂斯是如何崛起的呢?由于地质学家在撒哈拉之眼附近发现了火山活动的迹象,于是出现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认为亚特兰蒂斯位于非洲大陆板块的边缘。这里曾经地势低洼,因此海水淹没了大片土地。
让它看起来像一座岛屿。大洪水退去后,经过一万多年的地壳运动和火山冲击,这片大陆板块隆起,最终浮出水面与非洲大陆相连。
说完猜想,我们来看看海外华人专家对撒哈拉之眼的专业分析:
里查特结构(也称为撒哈拉之眼)是一个巨大的同心圆形地形,位于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西部。 Richat结构直径50公里,高度约400米。整体比较平坦;它看起来像菊石,只有在绕地球运行时才能看到它的整体。
理查特结构最初被认为是一个撞击坑,但该结构的中心是平坦的,并且没有发现高温和撞击的地质证据。它也不太可能是一座火山,因为当地没有发现火成岩堆积的圆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里查特构造是地形隆起和侵蚀同时发生的结果。
里查特结构是一个被深度侵蚀、略呈椭圆形的圆形,直径为40 公里。圆圈内是沉积岩,年龄从中心的晚元古代到边缘的奥陶纪砂岩。地层倾角约为10至20。岩层中石英的比例不同,使得各岩层的硬度不同,差异性侵蚀形成突起。多组环形单面山。其中心区域由硅质角砾岩组成,覆盖面积至少有30公里直径。
Richat 构造内暴露出多种侵入和喷出火成岩,包括流纹岩、辉长岩、碳酸盐岩和金伯利岩。流纹岩是由熔岩流和交代作用的热液蚀变形成的。凝灰岩成分表明存在两个不同的喷发中心,并被认为是两个低位陨石坑的侵蚀遗迹。根据野外测绘和航磁资料,可以识别出两组由辉长岩形成的同心环脉。内环宽约20米,距Richat构造中心约3公里。
外环宽约50米,距结构中心约7至8公里。结构中还有32组由碳酸盐岩组成的石堤。石堤通常长约300米,宽1至4米。它们由碳酸盐岩石组成,内部没有空腔。碳酸岩的形成年龄约为9400万至1.04亿年。该结构的北面是一组金伯利岩侵入体,距今约9900 万年。这些岩层扰动的迹象被认为是理查特构造下方存在大型侵入岩脉的证据,也是岩脉的推动导致理查特构造从地面露出来。
Richat 构造的另一个地质特征是壮观的热液变质作用,包括流纹岩和辉长岩,以及热液溶解形成的大型结晶角砾岩。角砾岩含有巨大的硅质晶体,结构中心至少有40 米厚,而边缘只有几米厚。角砾岩含有白色和深灰色燧石、富含石英的砂岩和强硅化叠层石石灰岩。根据氩-氩测年法,其年龄约为9900万年前。
Richt 构造被地质学家视为高度对称且遭受深度侵蚀的地质圆顶。在20世纪30年代至1940年代的文学中,它被称为“Richt Crater”和“Boutonnire du Richt Crater”。 Richt)”发表。Richard-Molard (1948)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火成岩侵入盖。
1952 年的地质调查在毛里塔尼亚发现了四个类似的地质构造:Richat 构造、Aouelloul、Temimichat-Ghallaman 和Tenoumer。起初,理查特结构被认为是像其他三个结构一样由撞击坑形成的地质结构。然而,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更深入的研究表明,它纯粹是由陆地地质过程形成的。经过20 世纪60 年代广泛的现场和实验室研究,没有发现可靠的证据表明地质中含有由撞击事件或高速撞击产生的任何其他变质作用形成的冲击石英。
最初人们认为该标本含有科里奥利石英,暗示着撞击效应,但后来确定重晶石被误认了。 Matton 等人的后续论文。 (2005) 和Matton (2008) 确定Richat 结构不是撞击坑。最新的测年和地质论文揭示,Richat构造中圆形分布的山脊和山谷是白垩纪时期碱性火成岩侵入岩盘,导致顶部硬岩层和软岩层逐渐交替形成的。上升后经差异侵蚀而形成。形成多组单面山体。
在撒哈拉沙漠东部,苏丹、埃及和利比亚交界处,还有另外两处不相似的圆形结构。
参考:
相关问答
答: 这个标题描述的是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撒哈拉沙漠的一种独特现象。人们普遍猜测这种现象可能叫做“撒哈拉之眼”,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形成的,目前科学家们还无法解释。这让人非常好奇,是不是太空望远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和这些奇特的自然景观呢?
24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也许通过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图像对比地面上看到的景象,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更细微的变化,从而帮助科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撒哈拉之眼。同时,这种现象也让我们意识到,地球仍然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开的神秘。
13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根据标题信息,我们知道理查特结构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它出现在文章中,并被指出来至今仍未解开谜底,让人好奇它的本质特征和形成原因是什么。
23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组成成分和演变过程,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行规律。然而,对于一些难以观测或复杂的结构,例如理查特结构,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更加深入的研究才能最终揭开面纱。
72 人赞同了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