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唐诗三百首》解析:软硬伤成因探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正是因为《唐诗三百首》不同于绝大多数仅在历史上发生影响的选本,而仍然在当代民众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强大影响,故有必要基于“一般选本”的立场、现代学术的视角,对其编选情况作一考察、分析,看其在当今是否仍能担起唐诗普及的重任。如此审视,笔者发现,该书存在许多“软伤”和“硬伤”。所谓“软伤”,是指非知识性缺陷,主要指选者的一些偏见和偏好,有隐蔽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而“硬伤”则是指知识性错误或者选者随意篡改造成的不良后果,有显著性和局部性的特点。长期以来,普通民众乃至一般研究者,慑于《唐诗三百首》在流传过程中形成的强大声名,对其盲目崇拜。对该书“软硬伤”的梳理、分析,有助于合理评估其在当代的“经典性”,推动唐诗普及与研究工作的健康开展。
一、《唐诗三百首》的“软伤”
《唐诗三百首》的“软伤”,金性尧曾指出四点:所选反映社会矛盾的诗较少,未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诗,宫怨诗的比重偏大,不该选韩愈《石鼓歌》[7]。张忠纲指出,蘅塘退士不选李贺、杨炯、卢照邻、罗隐、皮日休、陆龟蒙,属于“重大遗漏”[8]。王运熙指出,不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是缺憾,选了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这首艺术水平不算高的诗,则体现了他对帝王的尊重[9]。笔者以为,《唐诗三百首》最主要的“软伤”应该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选入大量宫怨诗。
(二)不选张若虚、李绅、李贺、赵嘏、罗隐、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名家、大家的诗。
蘅塘退士总共选录全唐77位诗人的诗篇310首。但就诗人成就和影响而言,像漏选的李贺、罗隐二人,无论如何也能进入唐诗名家前20名之列。就唐诗名篇而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李攀龙《唐诗选》(卷二)[10]等明代中、后期到清前期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卷五)[11]等唐诗选本中都有入选,蘅塘退士偏偏不选。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雁门太守行》,李绅的《悯农二首》,罗隐的《蜂》《牡丹花》,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等都是唐诗中的一流名篇,历代好评如潮,却也未入蘅塘退士的法眼。
(三)在唐诗大家推举上,扬杜抑李、重李商隐轻白居易的倾向明显。
蘅塘退士大致将入选的77位诗人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四家依次是杜甫(36首)、李白(29首)、王维(29首)、李商隐(24首),第二梯队四家依次为孟浩然(15首)、韦应物(12首)、刘长卿(11首)、杜牧(10首),其余所选皆10首以下,属于第三梯队。自唐代至明代,“李杜”一直齐名,代表唐诗高峰,蘅塘退士选杜甫诗数量遥遥领先于李白,把李白降到和王维同等数量的级别。白居易也一直被视为唐诗大家,其地位仅在明代不及王维,总体上看,与王维相当,但不应在李商隐之下。蘅塘退士仅选白居易诗6首,只相当于李商隐入选数的四分之一,甚至不及孟浩然、韦应物、刘长卿、杜牧、王昌龄(8首)、李颀(7首)。虽说他所选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两首篇幅较长,但所选李商隐《韩碑》篇幅也很长,综合来看,重李轻白的倾向明显。
二、《唐诗三百首》的“硬伤”
《唐诗三百首》里还有许多“硬伤”,大致可分为五类。
(二)诗人时代归属错误。
该书分体编排,每体下诗人均按“初盛中晚”的时代先后排序。虽然宋元明清每个时代对“初盛中晚”的认知有差异,但是诗人生年或生活时代的先后为客观次序,不能颠倒。这里举三个此书将诗人时代归属弄错的例子。
1. 该书“五言绝句”下选有贾岛《寻隐者不遇》,排在晚唐诗人李商隐之后。贾岛(779—843)是中唐诗人,属于韩孟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韩愈交往颇多,年长李商隐(813—858)34岁,不应排在晚唐李商隐之后。
2. 该书“五言绝句”下选有金昌绪《春怨》,排在晚唐诗人李频之后。金昌绪是盛唐时人,主要活动在盛唐玄宗开元年间,其所作《春怨》诗在盛唐曾被谱曲,名《伊州歌》,西凉节度使盖嘉运向朝廷进献过此曲。据吴廷燮《唐方镇年表》,盖嘉运任西凉节度使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29]。明陆时雍《唐诗镜》卷二八“盛唐”部分选有金昌绪《春怨》,并有考证曰:“《春怨》一作盖嘉运《伊州歌》者,非也。然此诗为嘉运所进,编入乐府后,乃误为嘉运作耳。”[30]
3. 该书“七言绝句”下选有刘方平《月夜》《春怨》二诗,排在中唐大历诗人韩翃之后。刘方平是盛唐诗人,主要活动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与李颀(690—754)为诗友,李颀有《送刘方平》诗,又与元德秀(696—754)最善,《新唐书·艺文志》:“《刘方平诗》一卷,河南人,与元鲁山善。”[31]
(三)诗体分类不当。
唐人自己的诗体分类与明清人不同,蘅塘退士以明清人的诗体观念来给唐诗分类,难免会有所错位。不过,笔者这里并不想以这种时代错位指摘蘅塘退士,而是要指出他在诗体分类时所犯的历代共通“公认”的错误以及自相矛盾之处。王运熙《关于〈唐诗三百首〉》曾指出李白《静夜思》“属乐府中的‘新乐府辞’,见于郭茂倩《乐府诗集》;本书把它列入一般五绝而不入五绝乐府,属体例之误”[32]。这里再举出三例。
1. 该书“七言古诗”下收入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实际上此诗属于“骚体”,如果单独一篇“骚体”不便开列一类的话,放在“五言古诗”或者“乐府”下勉强说得过去,但蘅塘退士将其放在“七言古诗”下且不做任何说明,这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了,因为全诗没有一句是七言句。
2. 王维《洛阳女儿行》,杜甫《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明明都是唐人典型的“七言歌行”体,但蘅塘退士将王维《洛阳女儿行》,杜甫《兵车行》《丽人行》放在“七言乐府”下,而将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放在“七言古诗”下,分类标准并不统一。事实上,在唐代,“七言歌行”“七言乐府”“七言古诗”三者是不同的。唐人实际把诗体大致分为五类:古体诗、律诗、歌行、乐府、杂体诗(含齐梁体、六言诗、回文诗、四声诗、双声叠韵诗、离合体、古人名诗、问答诗等)[33]。明清人常对于唐人古诗、歌行、乐府三体认识不清,以致分类混乱。
3. 王翰和王之涣各有七绝名篇《凉州词》,但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被蘅塘退士放在“七言绝句”下(改题《凉州曲》),而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却被放在“乐府”下(改题《出塞》)。其实这两首诗都是为《凉州》曲调所作的歌词,故称《凉州词》,性质完全一样,要么都放在“七言绝句”下,要么都放在“乐府”下。蘅塘退士这种各置一处的处理方式,会对读者造成误导。
(四)随意缩减原诗题目。
今人编选唐诗,一般会遵守严谨的学术规范,不会删改原作。而蘅塘退士和许多明清人一样,出于诗教和简化的考虑,往往会缩减或改动诗题,《唐诗三百首》中这种情况近二十处。如“五言绝句”下裴迪的“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被缩减为“送崔九”,“七言绝句”下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被缩减为“送孟浩然之广陵”,“七言绝句”下刘禹锡的“和乐天春词”被缩减为“春词”,等等。这虽然是受古代编选习惯影响造成的,但已不适合今天的唐诗普及需求。而且,其中有些诗作,随意缩减题目后,会严重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这可以看作该书的“硬伤”。兹举五例。
1. 该书“五言律诗”下常建《破山寺后禅院》,题目应作“题破山寺后禅院”。宋本《常建诗集》卷上及《河岳英灵集》卷上、《文苑英华》卷二三四、《唐文粹》卷一七、《唐百家诗选》卷四、《全唐诗》卷一四四均作“题破山寺后禅院”[34]。《唐诗品汇》卷六三漏掉了一个“题”字,蘅塘退士从之。而少了一个“题”字,就无从知道这是一首题壁诗,就会让人误以为是单纯歌咏寺院的作品。
2. 该书“五言律诗”下白居易《草》,题目应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历代诸本《白居易集》及从《文苑英华》(卷二八五)到《全唐诗》(卷四三六)的诸多总集绝大多数题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唯有《唐诗品汇》卷六七题作“草”,蘅塘退士从之。题目原本七个字,漏掉六个字,就无从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无从知道这是一首练笔的“赋得体”。
3. 该书“五言绝句”下李白《夜思》,题目应作“静夜思”。历代诸本《李太白集》及自《乐府诗集》(卷九○)至《全唐诗》(卷一六五)的诸多总集均作“静夜思”,唯有《唐人万首绝句选》卷一题作“夜思”,蘅塘退士从之。少一个“静”字,会使诗歌的韵味大减。
4. 该书“五言绝句”下刘长卿《弹琴》,题目应作“听弹琴”。历代诸本《刘随州集》及《万首唐人绝句》卷六、《唐音》卷六[35]、《唐诗品汇》卷一三、《全唐诗》卷一四七等均题作“听弹琴”,唯有《唐人万首绝句选》卷一漏了一个“听”字,题作“弹琴”,蘅塘退士从之。“弹琴”与“听弹琴”含义完全不同。
5. 该书“七言绝句”所附“乐府”下李白《清平调》,题目应作“清平调词三首”。历代诸本《李太白集》及《万首唐人绝句》(卷五九)、《唐诗品汇》(卷四七)、《全唐诗》(卷一六四)等总集均题作“清平调词三首”。《乐府诗集》卷八○从音乐角度考虑,题作“清平调”,蘅塘退士从之。《清平调》指的是音乐旋律名,郭茂倩认为是唐玄宗所作[36],唐玄宗请李白为《清平调》作词。若作为乐府曲名,可称“清平调”,但作为诗歌,自然要称“清平调词”。
(五)文本臆改不当或照抄错误版本。
1. 该书“五言古诗”下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题目中的“兰山”有误,应为“万山”。金性尧、赵昌平注本认为应是“万山”[37]。这里再做补考:宋刻本《孟浩然诗集》卷一[38]及《文苑英华》(卷二五○)、《唐百家诗选》(卷一)等总集俱作“万山”。“万山”在襄阳城西,现今仍名万山。而“兰山”在全国只有两处,一在山东,一在四川,这两处孟浩然一辈子都没去过。“万”和“兰”两字的繁体字行草极为相似,难以分辨,盖因此误认。
2. 该书“五言古诗”下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末联“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共”字误,应为“其”。历代诸本《王昌龄集》及《唐诗品汇》(卷一○)、《全唐诗》(卷一四○)等总集均作“其”,没有作“共”的,应是形近而讹。“其如何”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39]
3. 该书“七言古诗”下李颀《送陈章甫》开头两句为:“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桐叶”误,应为“桐阴”。如果说“柳叶长”,大家不会有疑问,说“桐叶长”就很难讲通了,因为梧桐叶是鸡心形的,可以说“大”,怎么能说“长”呢?经检索,古代没有其他诗人写过“桐叶长”。又历代诸本《李颀集》以及自《河岳英灵集》(卷上)、《文苑英华》(卷三四一)以下诸总集均作“桐阴长”。“桐阴长”的意思是夏天的梧桐树生长得很茂盛,连成一片,形成了长长的树荫。
4. 该书“七言古诗”下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题目误,《河岳英灵集》卷上题为“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是。较早指出此诗题目有误的是施蛰存《唐诗百话》[40],赵昌平注本据施蛰存意见改正[41]。这里略作补考。“董大”名董庭兰,唐代音乐家。“《胡笳》”即琴曲《胡笳十八拍》,旧传为蔡文姬所创,董庭兰又有新创,在古琴中融入吹管乐器胡笳音色而成十八乐章。唐刘商《胡笳曲序》云:“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武帝与邕有旧,敕大将军赎以归汉。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42]董生即董庭兰。“声兼语弄”即董庭兰用琴弹奏《胡笳十八拍》,将“语”(人及动物之声)和“弄”(乐曲声)相结合。“弄”指乐曲声,有《韩非子·难三》可证:“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43]又嵇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44]《文选·洞箫赋》李善注:“弄,小曲也。”[45]“房给事”即房琯,天宝五载(746)任给事中,董庭兰是其门客。
5. 该书“七言古诗”下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迥崖沓嶂凌苍苍”中“迥”字误,应为“回”。“回崖”意为曲折的山崖。如李绅《山出云》:“回崖时掩鹤,幽涧或随人。”(《全唐诗》卷四八三)“迥崖”不辞。历代诸本《李太白集》及历代诸总集(除《唐诗三百首》外)均作“回”,没有作“迥”的。“迥”应是“迴”(“回”的繁体)之形讹。
6. 该书“七言古诗”下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末句“军师西门伫献捷”的“军”字误,应为“车”。金性尧、赵昌平等注本均认为当作“车”[46]。兹作补证。历代诸本《岑嘉州集》以及《唐诗纪事》(卷二三)、《唐百家诗选》(卷四)、《唐音》(卷三)、《全唐诗》(卷一九九)等绝大多数唐诗总集均作“车”,唯有《唐诗品汇》误作“军”,蘅塘退士从之。“车师”为地名,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
7. 该书“五言律诗”下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霍家亲”误,应为“蔡家亲”。赵昌平注本据司空曙本集径改为“蔡家亲”,未作论证 [47]。兹论证如下。《司空曙集》卷下 [48]、《极玄集》[49]、《文苑英华》卷二一七、《唐诗纪事》卷三○、《众妙集》[50]、《全唐诗》卷二九三均作“蔡家亲”,《唐音》卷四、《唐诗品汇》卷六五作“霍家亲”,蘅塘退士从之。“蔡家亲”指表亲,典出晋羊祜(蔡邕外孙)让爵给表弟蔡袭(蔡邕之孙),后以“蔡家亲”称姑舅表亲[51]。而“霍家亲”指外戚,典出《汉书·霍光传》:“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昭帝姊——引者注)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52]西汉霍光为汉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又是汉宣帝霍皇后的父亲,官居大司马大将军,其子弟遍任朝廷文武要职。后因用“霍家亲”指称外戚。
8. 该书“五言律诗”下杜牧《旅宿》末联“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沧江”误,应为“湘江”。张忠纲注本曾提出怀疑[53],兹详论如下。《樊川别集》[54]及《石仓历代诗选》(卷七五)[55]、《全唐诗》(卷五二五)等历代诸总集均作“湘江”,没有作“沧江”者。盖因杜牧家乡不在湖南,终生也没去过湖南,故蘅塘退士臆改“湘”为“沧”。其实这首《旅宿》不是杜牧诗,乃后人误入杜牧诗集者。检杜牧外甥裴延翰所编《樊川集》20卷中并无此诗,是宋人田概辑《樊川别集》时辑入的[56],田概所辑《樊川别集》误辑他人诗甚多,缪钺早已指出[57]。《御选唐诗》卷三○韩偓《野塘》诗陈廷敬注引杜甫诗“远梦归侵晓”,即认为这首《旅宿》是杜甫诗[58],可备一说。
9. 该书“五言绝句”下王维《鹿柴》,第三句作“返影入深林”,其中“影”字误,应为“景”。赵昌平注本径改为“景”,但又认为“景”与“影”通[59],不妥。因为历代诸本王维别集以及各种唐诗总集均作“景”,没有作“影”的。“景”与“影”相通的时候皆读yǐng,但在此诗中两字不相通。“景”读jǐng,意思是阳光,而“影”的意思是影子。末句“复照青苔上”,若作“影”或者与“影”通的“景(yǐng)”,则“照”字无着落。
10. 该书“七言绝句”下张祜《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鹭”字误,应为“燕”。宋刻本《张承吉文集》卷四作“鷰”[60],是“燕”的异体字,《万首唐人绝句》卷四三、《全唐诗》卷五一简写作“燕”。“鷺”应为“鷰”之形讹,意思也不通。此诗写宫女深夜寂寞,她“媚眼”所能看到的自然是宿在宫中屋梁上的双燕,以此反衬自己的孤独自守。而白鹭的巢一般筑在人迹罕至的偏远岛屿,从不在人烟稠密的地方筑巢,且白鹭也没有成双成对的文学意涵,故“鹭”字必误。
当然,也有个别唐诗文本经明清人臆改后通过《唐诗三百首》等总集的广泛传播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了约定俗成的版本。兹列举两例。
一是李白《静夜思》。唐宋所有总集、别集所载李白原文均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今天流行版本的两个“明”字,通行说法是明代李攀龙所改[61],其实这是冤枉了李攀龙。元范梈《木天禁语》首次出现今四句[62],因其是流传不广的诗话,故蘅塘退士应该没有注意到。就总集而言,高棅《唐诗品汇》卷三九所录第三句已为“举头望明月”,李攀龙《唐诗删》中的《静夜思》与宋本同[63],而坊间署名李攀龙的《唐诗选》卷六则变成两个“明”字[64]。蘅塘退士照抄《唐诗选》或《千家诗》卷三[65],遂成今天流行的四句。
二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曲径”,《河岳英灵集》卷上、《文苑英华》卷二三四及宋本《常建诗集》卷上[66]均作“竹径”。欧阳修《题青州山斋》亦云:“吾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67]可见,常建原作就是“竹径”,但南宋诗话中开始有人引作“曲径”[68],《笺注唐贤三体诗法》卷五[69]、《唐诗品汇》卷六三作“曲径”,蘅塘退士从之,遂使此本广为流传,并产生出“曲径通幽”的成语。
三、《唐诗三百首》“软硬伤”之成因
(一)“软伤”的成因
蘅塘退士为何选入大量宫怨诗呢?首先可能与屈原以来“香草美人”的传统有关。在古代,文人们常常以男女关系隐喻君臣关系,把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借受委屈的怨妇身份加以发泄。蘅塘退士既是选家,也是诗人,对此应心领神会。其次可能与历代文人皆有“巫山神女情结”有关[70]。唐代诗人尤其热衷于宫怨诗创作,佳作频出,选出较多此类题材的名作不是难事。再次,蘅塘退士之前的大多数唐诗选本如《才调集》《唐诗别裁集》等,亦皆选入不少宫怨诗,蘅塘退士可谓有例可循。
蘅塘退士不选唐诗名家张若虚、李绅、李贺、赵嘏、罗隐、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人,应与他秉持的“温柔敦厚”诗教观有关。李贺鬼怪,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给后人的印象是讽刺激烈、有乖诗教,故遭唾弃。至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通常被视为无寄托的“宫体诗”,而蘅塘退士大量入选的宫怨诗、闺怨诗则被视为有政治寄托、适合教化。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蘅塘退士所推崇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则选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李绅、李贺、赵嘏、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诗。
在唐诗大家的推举上,蘅塘退士扬杜抑李,首先是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清代前期早于蘅塘退士的唐诗选本绝大多数都是选杜甫诗第一,如徐增《而庵说唐诗》、王夫之《唐诗评选》、黄周星《唐诗快》、黄生《唐诗摘钞》、李沂《唐诗援》、顾安《唐律消夏录》、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毛奇龄《唐七律选》、钱良择《唐音审体》、胡以梅《唐诗贯珠》、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等等皆然。尤其是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推杜甫、李白、王维为唐诗前三甲,这被蘅塘退士所接受。清前期选李白诗第一的唐诗选本只有康熙《御选唐诗》,该书选杜甫诗也列第二。其次是蘅塘退士个人儒家正统观念较为浓厚,他曾在乾隆二十五年和二十七年主持乡试,其个人为诗也“宗少陵”[71]。
至于蘅塘退士重李商隐轻白居易,原因也与他扬杜抑李类似。清代乾隆以前影响较大的大多数唐诗选本,选李商隐诗数量皆超过白居易。如清初顾有孝《唐诗英华》选李商隐诗第一、杜甫诗第二。清初文坛泰斗钱谦益专门为《唐诗英华》作序,反对严羽重盛唐轻晚唐,强调晚唐诗的价值。查克弘《晚唐诗钞》、薛雪《唐人小律花雨集》(专选七绝)选李商隐诗第一,金人瑞《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黄周星《唐诗快》选李商隐诗第二,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选李商隐诗第三。只有杜诏《中晚唐诗叩弹集》选白居易诗第一、李商隐诗第二。当时还形成了李商隐别集笺注热潮,朱鹤龄、吴乔、徐德泓、陆鸣皋、徐树谷、陆昆曾、屈复、姚培谦、冯浩等各有李商隐别集笺注本,这些笺注本对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持“寄托说”。在这样的传统影响下,加上蘅塘退士崇杜,而李商隐七律被认为是学杜最成功者,故其所选李商隐诗以七律一体为最多,共10首,数量与杜甫相同。
(二)“硬伤”的成因
诗体分类不当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其遵照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初编本。但沈德潜没出问题,蘅塘退士却出了问题。如他把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放在“七言古诗”之下,就是照搬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但沈德潜在《凡例》中明确交代:“陈正字《幽州台歌》,韩吏部《琴操》,或属四言,或属六言。王右丞《送友人还山》,李翰林《鸣皋歌》,韩吏部《罗池庙迎神词》,皆属骚体。因篇什甚少,附七言古中。”蘅塘退士却没有任何说明,故显得驳杂无章。
文本臆改不当或照抄错误版本,贻害不浅。其原因在于蘅塘退士在文字版本上除了“乐府”依照《乐府诗集》、“绝句”依照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外,主要照录高棅《唐诗品汇》,偶尔还自己臆改。如果这三书有误,则他随之而误,这从上文的梳理、分析即可看出。再如无名氏《杂诗》末两句“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其中的“等是”,《才调集》卷一○作“早是”[75],意思是本是、已是,为唐诗惯用语。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卷五八已标明此诗录自《才调集》,却误作“一是”,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卷七可能觉得“一是”费解,就改作“等是”,蘅塘退士照搬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等是”与“早是”意思不同,用“早是”意味着诗人自己有家不能归,听到杜鹃叫更加难受,用“等是”则意味着杜鹃也有家不能归,这不大说得通。
至于缩减原诗题目,也是因为蘅塘退士不加甄别地照搬《唐诗品汇》《乐府诗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三书而致。
用户评论
《唐诗三百首》是入门经典没错,但确实感觉不够全面,选诗标准没那么清晰?好多李白杜甫的优秀作品都被遗漏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读过《唐诗三百首》,觉得它更像是一部诗歌地图,带领你了解不同风格、时代和情感的唐诗。 “软硬伤”确实存在,但我觉得这更能体现其丰富性和多样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直把《唐诗三百首》放在心上,终于有机会读完了!我感觉它选录了非常好的诗歌,每一句都充满了美感和情感。不过,也许作者想表达的是对“软的”唯美与“硬的”抒情之间微妙平衡的研究?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的确很有影响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软硬伤”的问题就是很明显的一点,选集标准确实不够严苛,导致了一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文章后更理解了《唐诗三百首》的时代背景和制作目的。它并非纯粹为了选录最好的唐诗,而是更多地想呈现唐诗的多样性,包括其“软硬伤”两方面的特点。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唐诗三百首》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个人认为要看个人的理解力和趣味吧?喜欢唯美情调的人可能更欣赏“软”,喜欢宏伟气势的人则偏爱“硬”。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软硬伤"的划分有些狭隘。 唐诗并非只能分为两类,很多作品兼具这两方面的特质。 《唐诗三百首》或许是想展现唐诗的多样性,包括那些难以归类的作品。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诗三百首》确实是一部经典,但它也反映了当时选集标准的局限性。 认为它是“软硬伤”也许是一种过分的解读,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其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分析的角度很有意思!让我重新审视了《唐诗三百首》, “软硬伤”确实体现了唐诗不同风格的融合。但我更觉得它应该是唐诗史上的一个缩影,展现了时代的多元化精神。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文章后,我开始思考唐诗的“软硬伤”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仅是文学表达方式的问题,或许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倾向和审美观念。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唐诗三百首》选词很精妙,没有刻意追求某个风格。"软硬伤"可能是后人的解读, 唐诗的魅力在于其丰富性和包容性, 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体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很好的入门读物,但我认为它并不代表所有唐诗的精粹。选集标准确实存在问题,但这也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让我想去探索更多的唐诗作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软硬伤"的划分有些过于绝对化? 唐诗往往包含多样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很难被简单地归类。更应该关注其内涵的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诗三百首》确实存在一些“软硬伤”,但我认为这是它的一部分魅力所在。它反映了唐朝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化, 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考方向。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读过很多关于《唐诗三百首》的文章,但这位作者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 "软硬伤"这个概念很有意思, 让我从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唐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诗三百首》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它选取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但作为入门级读物来说,它确实无法全面展现唐诗的丰富多彩。 建议尝试阅读一些其他的唐诗集,才能更好地领略唐诗的世界。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软硬伤”的说法, 我持保留态度, 唐诗毕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 应该从更高的角度进行评析和解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