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称此举经过家委会、家校沟通,且不会考试和强制。有网友认为“打掼蛋”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益智游戏,还能成为兴趣班选项。假期本就应该让孩子放松身心,“玩”也是一种学习,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别让“放松”成为“负担”。
淮安是“掼蛋”的发源地,作为一种扑克牌游戏,掼蛋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是将“打对门”、“争上游”、“八十分”、“打夯”等其他玩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纸牌游戏。2005年,淮安网的创始人杨海军等人着手开发“GuanDan”在线游戏,正式命名为“掼蛋”:牌局采取四人结对竞技,输赢升级等方式,并且融合了“斗地主”和“八十分”等多种扑克游戏的玩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尤其是近十年来,掼蛋在江苏一带流传开来,有“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饭后不掼蛋,等于白吃饭!”之说,以致于这几年“掼蛋”在牌桌上俨然成了中国人的新宠。
淮安不仅建有“掼蛋网”,还成立了掼蛋协会,2021年11月打造了一面掼蛋文化墙,大力宣传掼蛋文化,推动淮安掼蛋文化的传播发展。“掼蛋”以其独特的趣味性、竞技性、益智性和普及性风靡大江南北,已成为淮安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文化品牌。
而今的“掼蛋”却“墙里开花墙外香”,在湖北宜昌的学校掀起了人人要学会“掼蛋”的热潮,作为发源地的淮安似有被打脸的感觉。不过,这正说明“掼蛋”的魅力所在,淮安也没必要绷不住脸。
对此,一方面,淮安要清醒的看到在推动掼蛋体育文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要从热衷于举办商业赛事向精心打造全国品牌赛事、加强“掼蛋”文化的理论研究转变,形成高质量的成果,推进掼蛋文化发展。
另一方面,要聚焦服务群众,塑造特色文化,对标贵州“村超”,打造群众性品牌。要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树立淮安掼蛋积极向上的形象。
再一方面,进一步梳理、打造淮安掼蛋的核心赛事,守住发源地制高点。线上线下联动,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吸引全省和全国人民的眼球。
用户评论
我真是服了,现在连学校都开始玩游戏了?难道学习不重要了吗?教育部门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说真的假的啊?湖北的学校老师居然带小朋友们打"掼蛋”?这也太“潮流”了吧! 估计淮安那边也哭笑不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小时候玩“掼蛋”可是经常被大人骂,说浪费时间。现在看来,还是时代在进步呀,年轻人喜欢的游戏也逐渐成为主流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学校不应该只注重书本知识,适当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也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意识,打"掼蛋"也许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淮安的脸真的绷不住了?!这完全是在秀操作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游戏当然要有娱乐价值,但是学校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上,不能总是跟风潮流啊! 这样会让学生分心,影响学习进度。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没想到“掼蛋”这么火热,都能走到学校来了。这可真是比想象中受欢迎多了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小时候打“掼蛋”都是朋友之间聚会在家玩的,现在能到学校玩了,年轻人对游戏的热情真高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耸肩夸张吧? "人人学会打" 这个词太绝对了。 也许只是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而已。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北高校这种现象很有意思,说明传统游戏也有它独特的魅力。这让人想起我们曾经的童年时光…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淮安要是想争抢学生的“流量”,也可以考虑学习一下湖北的做法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的游戏种类这么多,却偏偏是“掼蛋”火了起来?这个趣味性的游戏真的具有吸引力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点担忧的是,如果学生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游戏中,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健康娱乐。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做法很有创新性,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中,或许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北的学校这样做,会不会太“另类”? 显得有点儿不受规范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很多时候新闻标题故意渲染情绪化的用语,以博眼球吸引读者,真实情况可能没那么夸张。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学生们玩得开心,学习效果也并没有明显下降的话,我觉得这个政策应该鼓励,毕竟娱乐消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学校是怎么管理的,会不会因为打"掼蛋"影响其他正常课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